资讯

【财经分析】熊猫债年内发行规模同比增近75% 人民币融资货币优势持续凸显 

新华财经 2023-11-29 09:55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9日电(王菁)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熊猫债作为境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一环,在引入国际发行人及投资人、丰富债券市场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22年中以来,中美利差稳定倒挂,人民币融资货币属性逐渐展现。今年以来,叠加去年末因债市大幅下跌推迟的外资融资需求,熊猫债市场体量更是实现了明显跃升。截至11月28日,年内熊猫债发行量达到148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50.7亿元大幅扩容74.56%。

另据交易商协会此前数据,2023年1-8月,熊猫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彼时已达到1010亿元,同比增长55%。数据还显示,1-8月,交易商协会熊猫债注册金额为2820亿元,达到上年同期的3.5倍,新引入优质境外发行人11家,占全部发行人家数的16%。发行人聚焦实体领域,区域和行业分布多元。熊猫债募集资金用于境内占比78%,长期限品种占比超过一半,有力支持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从融资成本环境转变的角度来看,截至11月28日,据中央结算公司数据,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10年期下行2BPs至2.69%,而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1月28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4.34%,至此,中美利差进一步走阔至165BPs。

677716016aa54a52ada95d3d1b300494.png

对于今年以来熊猫债供给的大幅增量,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Samuel Fischer)对新华财经解释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政策支持以及友好的利率环境。随着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境外机构在境内外投资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境内债市融资成本持续下降,熊猫债平均发行利率保持稳定,具备有利定价优势的熊猫债在境外主体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实际上,在与外资企业沟通对华投资的融资计划时,有越来越多企业考虑通过‘熊猫债’,或者是境内主体发债券的形式来融资。今年6月,德银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协助香港新创建集团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笔15亿元人民币3年期中期票据,项目为香港企业利用人民币融资提供了新渠道。在当前市场周期,人民币融资成本较部分外币更具吸引力。”方中睿补充道。

当然,为适应日益壮大的熊猫债市场发展需求,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和基础设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熊猫债市场各项制度,这也是熊猫债领域除了成本优势以外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和规则方面的支持,使得熊猫债市场投融资便利性明显提升,随着相关制度规定、信息披露、执行细项、定价流程更符合境外发行人习惯,熊猫债市场规模与国际化接轨程度将稳步提高。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相关措施包括健全境外机构境内发行熊猫债统一的管理办法,细化各类境外机构熊猫债分层分类标准,提高高资质发行人注册发行便利性;取消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统一规范境外投资人债券市场账户与资金管理要求;对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规则进行了跨市场的统一规范等。

202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完善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2023年9月,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开展境外机构债券定价配售机制优化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就熊猫债定价配售机制做了四方面的优化试点,旨在顺应熊猫债发行人和投资人诉求,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境外发行人开展定价配售机制优化,在促进熊猫债价格发现、丰富投资人数量和类型、提升二级流动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202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曾指出,将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境外贷款等融资类业务。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优质发行主体在境内发行“熊猫债”,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更多主体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证券。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未来熊猫债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短期看,人民币债券融资成本优势及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熊猫债市场扩容;中长期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以及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因素,也将共同推动熊猫债市场由小变大、变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当前,熊猫债市场仍然面临二级市场流动性匮乏、投资者保护机制尚待完善、投资者丰富度有待提高等挑战。”

基于此,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和共建“一带一路”等因素或将从供需双端为熊猫债提供发展机遇。明明进一步解释称,“需求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或带动境外机构对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意愿提升;而供给端,熊猫债券以其独有的跨境优势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利于充分吸引各地主权及超主权多边机构、优质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发行人,便利其在境内市场的融资需求。”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