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财经分析】供应宽松令全球大豆市场承压 8月天气情况或成价格反弹的不确定因素

新华财经 2024-08-14 21:13

新华财经北京8月14日电(记者马悦然)新年度美豆创纪录的丰产令国内外大豆及相关油粕品种一段时间以来的跌势出现了短期加速。

盘面上看,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芝加哥大豆期价分别下跌1.45%和2.54%,相比之下,上周日均跌幅均在1%以内。国内豆粕主力合约昨日单日跌超3%,创下年内主力连续合约单日最大跌幅,并刷新四年新低。

不过,往后看,市场人士表示,全球大豆市场供应过剩问题和需求疲软,令相关商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但仍要注意8月份的天气和近期出口情况变化的影响,豆类商品市场仍存阶段性反弹机会。

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市场承压

全球大豆市场的宽松局面在8月供需报告中进一步深化。美国农业部(USDA)近日发布的8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4/2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45.89亿蒲式耳,单产上调至每英亩53.2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期。

“美国大豆优良率在高位保持稳定,8月11日当周的优良率为68%,较去年同期高出9个百分点。加上丰产预期,供给端的压力导致美豆期货价格大幅下挫,近期更是跌破了1000美分的心理关口。”徽商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刘冰欣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的收获面积也出现了超预期的增长。USDA的报告显示,美国大豆收获面积上调至2863万英亩,较此前预估增加116万英亩,使2024/25年度的美豆产量大幅提升,成为全球市场供应过剩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供需矛盾的持续扩大导致全球市场情绪逐渐转向悲观。在广发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朱迪看来,当前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被上调至5.6亿蒲式耳,库销比达到12.76%,大豆市场的宽松格局进一步得到确认。与此同时,需求端的疲软表现也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行压力。朱迪特别提到,中国的采购意愿低迷,旧作大豆及新作大豆销售进度均处于低位水平,进一步压制了美豆价格。

此外,朱迪分析称,国内豆粕库存目前也处于历史高位,达到147.01万吨,同比去年增加106.07%。这种高库存状态使得市场供应压力巨大,贸易商面临较大亏损,市场情绪悲观。国内现货市场的疲弱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多地油厂基差报价停滞不前,一口价普遍下跌50~100元/吨。随着基差报价逐步探底,预计市场的进一步下探空间有限。

天气因素或成关键,市场前景存不确定性

尽管当前大豆市场的供应充裕,但未来价格走势仍存变数。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石丽红指出,虽然USDA的8月报告提供了丰产的预期,但这一预估并未考虑8月的天气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她提醒,8月份的天气状况略有恶化,部分产区出现了高温少雨的现象,可能对最终的单产造成影响。

石丽红表示,历史上,2020年8月的单产预估为53.3蒲式耳,但由于当月持续的高温少雨,最终单产下调至51蒲式耳。因此,对当前的单产预估仍需保持谨慎,特别是在8月下旬的天气情况可能恶化的背景下,市场存在调整预期的空间。

国内市场方面,石丽红指出,当前大豆和豆粕的库存压力仍然较大,豆粕提货速度未见显著加快,预期去库进程可能推迟。与此同时,国内采购7-8月巴西大豆的数量有所增加,未来几个月的进口压力依然不容忽视。三季度国内大豆供应依然充裕,基差收敛大概率将通过期货价格下跌来实现。

未来市场的走势仍然取决于多个因素。石丽红强调,除了8月的天气情况外,美国大豆的出口表现也将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美豆出口未能有效提振,价格上行的动力可能不足。与此同时,11月和1月合约的交易窗口将与南美大豆种植季部分重合,天气因素将继续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变量。

大豆市场价格未来或存反弹机会

全球大豆市场目前面临着供应过剩、需求疲软和库存高企的多重压力,价格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不过,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天气因素的变化和市场供应端的调整,未来大豆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反弹的机会。

刘冰欣认为,市场可能在9月份作物巡查后对产量预估进行调整,届时大豆价格可能获得一定的支撑。“Profarmer每年的作物巡查将在9月份对产量预估进行进一步确认,市场存在单产数据再度调整的可能性。如果作物状况出现恶化,特别是天气因素干扰,未来的产量或将低于当前的预估水平。”

国内方面,刘冰欣表示,中国大豆进口量在2024年1-7月达到5833.87万吨,同比减少6.36%。虽然未来几个月进口量预计有所增加,但受国内油粕市场价格走弱影响,部分进口船期可能被推迟。这种情况下,国内供应压力虽大,但短期内库存的累积进程可能会放缓。

朱迪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基差见底后的反弹机会,特别是在供应端压力得到缓解的情况下。

石丽红则进一步强调8月中下旬的天气变化将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在累库压力下,国内油厂若坚持放缓新季美豆买船节奏,美豆或不得不选择让价以促进出口,直到后续国内豆粕季节性去库时点的到来,届时11、01合约方才具备向上空间。”石丽红说。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