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外资回流人民币金融资产 人民币或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美联储官员分歧显现 美元自三个月高位小幅回落
•华尔街高管警示美股未来或显著回调
•荷兰国际银行:欧债走势几乎被美债主导
•瑞穗金融CEO:高市早苗政策与日本央行加息将助推银行业务增长
•凯投宏观:澳洲联储为未来降息保留空间 料2026年下半年降息两次
•穆迪:澳洲联储料维持观望 最早2026年中才可能降息
【机构分析】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物价回升对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合理回升具备消费需求、货币流动性、汇率三方面有利条件。从消费需求来看,长期的人口转型、产业转型、财政转型都有利于带动居民收入提升,而未来十年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的同向移动,预示着消费总量将更乐观;从货币流动性来看,央行启动国债买卖,财政开启“化债”,正在共同促使财政存款向居民和企业转移,从而推动M1增速在过去一年明显回升,而M1回升将带动PPI反弹;从汇率来看,受益于坚实的商品出口基本盘、外资回流人民币金融资产,以及美元中长期走弱初显,人民币或将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美元周二小幅走软,因投资者权衡多位美联储官员周一发表的讲话,这些言论凸显了在是否继续降息问题上的分歧。美联储官员古尔斯比表示,由于通胀仍高于2%的目标,他不急于再次降息;理事米兰则认为当前政策“仍过于紧缩”;戴利表示,对12月是否再度降息“持开放态度”;理事库克则未对进一步降息作出承诺。
•华尔街多位大型投行CEO表示,投资者应为未来12至24个月内股市可能出现逾10%的调整做好准备,并强调此类回调未必是坏事。投资管理公司Capital Group总裁兼CEO迈克·吉特林表示,企业盈利依然强劲,但“估值是当前的挑战所在”。摩根士丹利CEO特德·皮克与高盛CEO所罗门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未来可能出现显著回调,而这种回落是市场周期中的常见现象。
•荷兰国际银行策略师Padhraic Garvey和Michiel Tukker表示,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率的每日波动几乎完全受美国走势主导,因为本地区缺乏足以改变方向的内部因素。两位利率策略师指出:“欧洲央行成功制造了一次‘软着陆’,而迄今为止众多地缘政治风险都未真正显现。”他们补充称,这种环境使隐含波动率持续走低,为套利交易提供了“肥沃土壤”。“市场当前押注未来三个月内10年期收益率波动率将降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瑞穗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Masahiro Kihara表示,他有信心认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促增长政策以及日本央行的加息将推动银行业务扩张。由于通胀持续存在,市场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将基准利率从当前的0.5%上调。Masahiro Kihara表示,日本央行“还有一到两次加息的空间”。
•凯投宏观高级亚太区经济学家Abhijit Surya表示,澳洲联储似乎仍为未来降息留有空间。Surya指出,澳洲联储在周二会议上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在风险评估上保持“中性”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澳大利亚经济数据存在分化,央行仍将当前货币政策描述为“略具限制性”。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可能“比澳洲联储预期的更趋宽松,从而促使通胀压力回落”。因此,凯投宏观维持此前预测,预计澳洲联储将在2026年下半年实施两次各25个基点的降息。
•穆迪分析表示,鉴于澳洲联储对通胀风险的担忧加剧,12月和明年2月降息的可能性已被排除,最早也要到2026年中才可能出现降息,且这仍取决于经济形势。该机构澳大利亚经济主管Sunny Kim Nguyen指出:“在澳洲联储再次行动之前,它必须看到通胀确实出现令人信服的下降,是真正下降,而不仅仅是预测中的下降。”分析师表示,考虑到政策反转所带来的政治与沟通成本,澳洲联储几乎不可能再加息。她认为,澳洲联储将维持观望立场,寄希望于“私人需求能自行降温,生产率也能有所改善”。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