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1月4日

新华财经 2025-11-04 08:17

新华财经北京11月4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11月A股迎来开门红 市场轮动速度或加快

11月3日,A股市场下探回升,在11月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行情,三大指数全线上涨。网络游戏、存储、光伏逆变器、煤炭等板块表现活跃,整个A股市场超3500只股票上涨,90只股票涨停。A股市场成交额为2.13万亿元,连续6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资金面上,10月A股市场融资余额增加超900亿元,11月3日沪深两市超2000只股票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三季报展现出基本面韧性,市场向好趋势不改。11月市场或震荡,为年底发动指数级别行情进行蓄势。

•‍超180只“金股”获券商青睐 11月布局看好三大主线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记者发稿时,已有超过180只标的入围券商11月“金股”名单,拓普集团同时获得5家券商推荐,是同时期最受关注的标的。回顾券商10月“金股”表现,多数券商金股指数取得负收益,国元证券金股指数、西部证券金股指数、平安证券金股指数等逆势上涨。对于A股后市行情,业内人士研判,其整体上有望保持震荡蓄势的走势,其中科技成长方向公司业绩逐步兑现,市场信心与风险偏好有望持续回升。就后市配置而言,除存储、光模块等科技成长方向品种外,军工、机器人等市场热点赛道以及受益于“反内卷”政策优化供需格局的化工、光伏等行业均值得关注。

•‍顺应市场形势变化 多家银行出手调整积存金业务

11月3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暂停受理部分如意金积存业务、易存金业务的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等申请。相关业务恢复事宜,以银行后续公告为准。当日傍晚,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已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相关申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此举或与适应黄金税收政策变化以及金价高位震荡有关,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黄金市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上海证券报

•‍2025年密集“换马甲”:券商更名潮下的生存突围与行业重构

2025年,证券行业迎来更名大年。据记者统计,年内已有6家券商完成名称变更。从并购重组催生的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到股权变更后亮相的天府证券、北京证券,再到剥离多元业务、聚焦主业的国盛证券,这些新名称的背后,并非简单的品牌焕新,而是在牌照红利消退、业务同质化严重等“旧烦恼”下,叠加监管“打造航母级券商”引导与地方国资整合诉求后,券商展开的一场关于生存与转型的集中探索,折射出整个证券行业在时代变革中的战略重构。

•‍超2100亿港元 港股前10月IPO募资额领跑全球

11月3日,来自四川省的智能应用软件公司明略科技-W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四川省年内第二家登陆港股的企业。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及资金面回暖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成为热门上市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港交所以超过2100亿港元的募资额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中排名第一。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到2164.74亿港元,同比增长203.5%。上市企业共有81家,同比增长50%。从地区分布看,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数量均超过10家,位居前列。

•‍两部门发布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到2030年,构建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节水装备体系

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联合发布《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下称《实施方案》),明确以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节水装备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有关部门表示,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工业领域作为用水大户,2024年用水量达97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量的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虽较十年前下降50%以上,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同时,节水装备在技术创新、场景适配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

证券时报

•‍前三季度我国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占比超1/3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自然资源部11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海洋资源供给水平稳步增强,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项目涉及投资额6419亿元。在涉海金融方面,市场释放积极信号,18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260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33.7%。

•‍储能需求大增 社保基金持仓11只概念股

近日,多家储能相关企业斩获订单,比如南瑞继保与国际储能开发商Pacific Green集团签署协议;霍普股份全资子公司上海霍普数智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储能系统采购合同,金额为5.2亿元。据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68%,市场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截至三季度末,11只储能概念股获得社保基金持仓,豪鹏科技、盛弘股份、安孚科技、科士达等持股比例居前。

•‍受益储能需求大爆发 碳酸锂产业熬过寒冬春山在望

受需求超预期和库存加速去化的推动,碳酸锂价格近期连续上涨。自10月中旬以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从72000元/吨一路上涨,目前报82280元/吨。随着枧下窝矿的复产预期再起,碳酸锂期货价格波动有所加大。值得注意的是,从锂矿企业的三季报来看,碳酸锂产业料已熬过寒冬,春山在望。与此同时,随着储能需求爆发,碳酸锂行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

•‍年内脑机接口产业吸引投资近10亿元

四季度以来,山西、河南、广东等多地围绕脑机接口推出新的政策举措,旨在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例如,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发布《河南省医药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强调“加快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大科学装置建设,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等领域开展设施前期研究”。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深专家董晓宇对记者表示,顶层设计与地方行动协同发力,推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有利于促成政策与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资本支持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为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赋能。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走势向好、交投活跃,多家券商纷纷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9月份,华林证券公告称,其信用业务(包括两融、以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及其他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80亿元。同月,浙商证券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将融资类业务规模指标限额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对此,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刘有华对记者表示:“券商纷纷提升两融业务总规模上限,主要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今年以来,A股市场赚钱效应明显,投资者交投热情升温,两融交易需求旺盛,为满足投资者需求、把握业务增长机遇,券商纷纷灵活调整自身业务规模上限。同时,两融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是券商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提升业务规模上限,对券商而言有助于稳固和提升利息收入,拓展盈利空间。此外,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各家券商为抢占市场份额,也需要通过扩大可融出资金的规模来吸引高净值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

•‍多领域重大投资项目上新 沪市公司围绕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近一个月以来,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建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新材料子公司、重组后的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投建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配套项目。沪市公司的重大项目折射了“双轮驱动”的强劲动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如半导体、算力等领域,补短板、强链条、提实力。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