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王立彬)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水产品产量继续全球领先,海船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63.5%,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就相关话题,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沈君11月3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我国承建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自然资源部供图)
蓝色支撑:从耕海牧渔到油气风电
问: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形势如何?
答: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实现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蓝色支撑”。
耕海牧渔,向海洋要能量。“蓝色粮仓”建设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风渔融合发展模式加速推进,首个吸力筒基础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盛唐一号”在广东汕头投产;江苏省首座风光渔一体化半潜式海洋牧场“国能黄海1号”正式下水。
油气风电,向海洋要能源。南海北部湾海域实现我国海域首个变质砂岩、板岩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岩性勘探领域成功钻获高产油气井,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17.7%。
海洋清洁能源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3.7%、42.1%。我国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800兆瓦)”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上海市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306兆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容量加速迈进。

福建连江深耕“蓝色粮仓”。(新华社发)
中国海工:从领跑全球到数智化绿色发展
问:海洋领域中国制造情况如何?
答:海洋船舶工业发展总体平稳,前三季度海船完工量、海船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6.7%和25.7%。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3.5%、47.3%和58.6%,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0%、50.8%和61.9%,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深海极地探测取得新进展。“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在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成功采集并引燃可燃冰。“洞察”号成功完成在西太平洋结核矿区的应用性试验任务。我国在南海成功布放首套超3500米水深剖面观测浮标系统,实现从水上10千米大气到水下1千米综合同步观测。“蛟龙”号在北极冰层下完成首次冰区下潜。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全海深痕量金属CTD绞车系统在北极完成示范应用,满足了极地环境下的洁净采样要求。
我国积极推进海洋领域数智化。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深圳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中船集团发布“智海·图灵”等多项AI创新成果。首批自主研发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集成完工。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涂装产线投入应用。
前三季度,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0.6%,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1400箱集装箱船、全国首艘200TEU纯电智能远控集装箱海船相继开工,我国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统(OCCS)在8.2万吨散货船上完成试航,助力航运业减排降碳。

我国首个深水油气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投入应用。(自然资源部供图)
用海用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海洋空间保障
问:海洋要素与投资情况如何?
答:海洋资源要素供给稳定,海洋空间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项目涉及投资额超6419亿元,有效保障了重大项目用海用岛需求。
调研显示,涉海领域分别有55.6%、54.2%、80.1%的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用工人数实现同比增长,比例均高于上半年。分别有62.9%、62.3%的企业前三季度研发经费和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涉海企业经营总体向好,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压力。要按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加速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新成效。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