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沈寅飞)近日,中国国新联合北京市西城区在京举行了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布仪式。由此,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正式启航。该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央企战新基金对撬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尤其是该基金整合央地产业和资源优势,将形成“基金投资+产业导入”的良性循环。未来或将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投资合力,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发挥战略引导功能,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国家产业战略
据介绍,该央企战新基金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央企战新基金将紧密围绕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开展投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领域,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
“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是支持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发布仪式上表示,希望基金坚持新定位、新打法、新队伍、新机制,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服务央企战新产业发展为本位,推动资本链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该基金首期规模达510亿元,其庞大的体量本身就构成强大的国家战略信号,对撬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引导和杠杆效应。”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认为,央企战新基金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承担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其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功能上。该基金并非单纯追求财务回报,而是服务于国家产业政策目标,通过集中资源支持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安全,弥补市场在长期、高风险创新投资上的不足。
业内人士指出,央企战新基金与市场上已有的产业基金相比,核心优势在于其背靠国家信用和央企资源,能够整合政策、资本和技术资源,降低投资风险,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策略聚焦于培育原创技术和卡脖子环节的攻关,从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这类基金在促进国企转型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市场化运作强化国有经济活力,确保国家战略意图的有效落地。
“央企+地方”协同出资,构建双向赋能良性循环
10月29日,中国联通公告,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子公司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参与出资央企战新基金,该基金为公司制,联通创投作为股东认购15亿元的基金份额,占比2.94%。
公开信息显示,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10月27日登记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战新基金出资合作单位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等十余家中央企业和北京市西城区等。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战新基金设立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整合央地产业和资源优势,持续拓展合作新领域,将基金打造成为央地协作的示范平台。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说,“中央企业+地方政府”的独特出资结构,既整合了央企的资金资源,也开辟了央企战新基金的落地场景。作为出资人之一的地方政府,无疑具有更为积极的投资落地承接动力,会更加主动地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做好服务来承接投资落地。这一出资人安排,既有助于提升基金投资效率效能,保障基金投资收益;也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在此结构下,项目挖掘将实现精准触达与双向赋能。”周丽莎说,国家级基金能借助地方政府的深厚根基,高效发现本土优质项目,而地方政府则能借此将本地创新项目导入央企的产业和资源网络,形成“基金投资+产业导入”的良性循环。在政策支持方面,地方政府可为落地项目提供优化的营商环境与配套服务,与基金资本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培育产业集群,其信用背书还能增强市场信心,吸引社会资本跟进。
以“耐心资本”培育产业生态与韧性
据了解,2016年初,中国国新被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2022年12月正式由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近年来,这家中央企业以基金投资等为重要抓手开展国有资本运营,逐步形成了以国新基金管理公司为统一管理平台,涵盖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央企战新基金等12只基金在内的基金布局。截至今年10月28日,国新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320个,金额超1200亿元。
周丽莎说,国有资本的核心功能之一在于其带动性,国家级基金通过战略性投资,能够有效降低社会资本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投资风险,从而破解单纯市场机制下社会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敢投、不愿投”的困境。基金的入场相当于一种权威的信用背书,能够极大提振市场信心,引导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以及私募股权基金等市场力量沿其投资方向进行协同投资,共同布局前沿领域,最终实现以国有资本“撬动”数倍于自身规模的社会资金共同服务于国家产业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在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方面,这些基金的投资逻辑将超越单纯的财务回报,更侧重于产业培育和生态构建。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不仅为被投企业注入亟需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会联动中央企业的庞大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为创新企业提供从技术验证到市场开拓的全方位支持。
“这种赋能体现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规模化应用,引入更加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在‘补链、强链、延链’的过程中,系统性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韧性与竞争力,实现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周丽莎说。
刘兴国认为,这些基金的投资一方面可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社会资本会积极跟随基金投资动向,加大对基金投资标的领域的投资力度,从而形成投资合力,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不排除基金会通过下设的子基金来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从而壮大基金规模,形成与社会资本联合投资的态势,让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分享基金投资发展红利。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