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如何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

新华社 2025-10-29 23:34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胡璐、郁琼源、刘金辉)今年9月以来,全国一些地区遭遇连阴雨,农田积水、土壤偏湿,机械下地困难。

各地各部门如何保障秋收秋种?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河南、山西、吉林、辽宁等地进行调研。

今年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大户王雷的1000多亩玉米直到10月24日才收完,比往年的收获时间晚了近20天。“前期地里太湿,轮式玉米收割机下不了地,再加上没有烘干机,所以就等了等,错峰收割。”王雷说。

记者近日在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西曲马村田间看到,玉米已成熟,田埂边积着浅浅的泥水,一台履带式收割机正穿梭其间。

在运城市盐湖区上郭乡上邵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农技人员正忙着对收割机进行改造,即拆下原有轮胎,换上全地形橡胶履带,并反复调试,确保机器能在积水泥地中平稳作业。“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机器进地作业,保障秋粮应收尽收。”上邵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国强说。改装后的收割机重新驶入泥泞田间,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各地各部门加强协作,多措并举抢收抢烘,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让受灾农民安心。

记者近日在各地农村走访看到,田间地头,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中穿梭作业,农机手昼夜不停抢收作物;烘干点里,烘干机24小时满负荷运转,快速处理湿粮,防止霉变……

今年秋收对履带式收割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部迅速按照黄淮海地区需求,全力以赴调剂调度履带收割机。山东等多地也提前摸排辖区内应急机械分布和缺口;河南积极调度省内自有8000台履带式收割机,并从江苏、湖北等省引进履带机3000多台,为抢收作业提供装备支持。

适时烘干是确保粮食安全入仓的重要环节。

在河南郸城县丁村惠农粮油有限公司,一台烘干机从9月26日开始几乎日夜不停运转。公司经理宋雪杰说,他们采取分段式烘干的方法,先将湿度较大的玉米烘干至20%的含水量,然后储存起来,等烘干机空闲时再烘干至14%,以此来提高烘干量,尽最大努力满足需求。

山西省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吉力宏说,运城市共布局烘干点164个,配置烘干设备172套,努力解决粮食收获后的晾晒难题。

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收割,也有利于减损保粮。

农业农村部已派出7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冬小麦主产省开展包保指导,推动落实政策措施和关键技术,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山西、山东、安徽等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派出专业指导组和农技服务队下沉田间地头。

此外,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各地也拿出真金白银助力秋收。

与此同时,在东北等地,玉米等秋粮长势良好。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长岭县,四间房村地头上农机隆隆,金黄的玉米从收割机上倾泻而下,装进运输车内。占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占超说,今年该村不少地块每亩玉米产量都超过了2000斤。当前,辽宁省粮食收获也已超过九成。

据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玉米大豆收获过九成,中稻八成半。其中,东北过九成,西北近九成,西南、黄淮海八成半,长江中下游近八成,华南三成半。

“综合来看,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秋粮面积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且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特别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秋粮生产形势较好。虽然一些地方出现连阴雨,但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抢收抢烘,努力减轻灾害影响。

秋粮收获大头落地后,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抓好冬小麦播种工作。由于黄淮海地区一些地方秋收进度滞后,农田积水、湿度较大,秋种进度有所延迟。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谋划推进秋冬种。山东紧抓秋播秋种关键期,积极调配农机、化肥、种子等生产要素,推广良技良法应用,科学有序推进冬小麦适墒播种,努力为来年农业生产夯实基础。

针对小麦晚播,河南省组织动员各地抓好排水散墒,为整地播种争取时间,并指导各地分类开展整地播种。此外,保障种子、肥料等物资供应,大力推广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确保小麦种足种好管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郑大玮等专家认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温度相对升高,加上生产条件改善和技术进步,适度晚播对明年小麦生长的影响比过去要小。在一些地方田间仍有积水或土壤湿度过大的情况下,不应盲目急于抢播冬小麦,而要先将地整好,确保播种质量,为小麦安全越冬和来年生长打好基础。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园艺站站长徐隽铭说,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和近期气象条件,要尽量选用耐寒早熟小麦品种,并对土壤湿度偏大的地块,开挖深沟排水、沥水,等到土壤透气性转好以后再行播种,同时适当加大播量。

“近年来我国培育了一些适合晚播的冬小麦品种。只要把土地整好,把冬小麦在生长期内管护好,如若后续气候正常,明年夏粮仍然可能迎来好收成。”徐隽铭说。

考虑到秋冬种质量将直接影响明年夏粮生产,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秋冬种的技术指导。如在受连阴雨影响的黄淮海地区,组织农业农村系统力量下沉一线包联指导,落实抗湿晚播技术措施等。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