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财经分析】短期利多预期提振美豆近两日大幅跳涨 供应宽松或仍将限制后市涨幅

新华财经 2025-10-29 10:50

暂无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 受需求改善的预期提振,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海外农产品价格集体大幅拉涨,芝加哥大豆期价更是一举刷新15个月新高。不过,在分析机构看来,短期情绪面的提振或仍难敌基本面供应充裕的压力,这使得美豆及相关农产品或仍将以震荡为主。

需求改善憧憬提振外盘农产品

近几个月,美豆期价表现持续承压,主因美豆进入收割季,产量逐步兑现但中国买盘停滞,导致需求疲弱。在此背景下,CBOT大豆可交割库存同比大幅增加。芝商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当周,CBOT大豆可交割库存已经达到1871.4万蒲式耳,周环比增加13%,同比则增加了41.89%。

因此,随着中美就稳妥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的消息传出,每盘农产品市场普遍受到提振,期价大幅走高。27日芝加哥主要农产品集体跳空高开,并在日内强势走高。截至收盘,芝加哥玉米、小麦、和大豆活跃合约分别收涨1.3%、2.63%和2.33%。28日盘中,美豆更是进一步刷新2024年7月以来的新高至1100美分/蒲氏耳上方。

受美豆上涨影响,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也顺势攀高。中国粮油商务网的跟踪监测显示,10月28日美国大豆进口成本价为4737元,较上日涨90元,创五个半月新高。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价为4055元,较上日涨69元,突破近一个半月高点。

供需面宽松仍成压力

不过,在分析机构看来,短期情绪面改善带来的利多或仍不足以改变大豆等相关产品的承压态势,供需面依旧宽松仍是市场的主基调。

从海外市场来看,巴西新年度大豆播种稳步推进,继续丰产的预期强烈。巴西国家供应公司(CONAB)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26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4910万公顷、产量预计至1.7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6%、3.5%。而从最新的播种进度来看,截至10月25日儋州,巴西大豆播种率已经达到34.4%,虽然略低于去年同期37.7%的水平,但较前一周21.1%的水平仍明显加快。

同时,巴西大豆出口仍保持较高速度。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巴西10月大豆出口量将达到700万吨,低于之前一周预估的734万吨,但远高于上年同期的443万吨。而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Secex)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前四周,巴西大豆出口量已经达到541.52万吨,远高于去年10月全月的471万吨水平,且日均出口量更是同比增超四成。

美豆方面,虽然10月以后缺少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但截至9月美国种植带天气温暖干燥,总体对收割有利。外媒援引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截至周日(10月26日),美国大豆收割预计完成84%,接近去年同期创下的十四年来最快纪录。在9月供需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计2025/26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43.01亿蒲式耳,虽然略低于2024/25年度43.66亿蒲氏耳的水平,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42.71亿蒲氏耳。

国内豆类原料及油粕库存也总体充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告数据显示,连续两周油厂大豆压榨量超过210万吨,且最近一周的压榨量更是高达230万吨,而同期油厂进口大豆库存也仍在807万吨的水平。这不仅强化了市场对于四季度国内大豆供应相对充裕的预期,也使得油厂豆粕库存也存在进一步回升的可能。在产品方面,国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国内三大油脂商业库存241万吨,环比微增但同比增42万吨,且预计10月底油厂豆粕库存回升至110万吨左右。

基于此,国泰君安期货的观点认为,自今年4月以来,美豆对华出口量持续为零,叠加南美大豆增产预期及全球供应宽松,导致美豆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尽管当前地缘贸易情绪改善带来需求回暖预期,对市场形成短期支撑,但考虑到多种因素,实质性采购恢复仍存变数,且进口数量可能仅限于几百万吨的量级。因此,短期市场情绪虽有所修复,但难以根本性扭转供需基本面,美豆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南华期货也认为,外盘美豆目前中美谈判背景下以出口需求为主线,周末释放采购预期将继续驱动美豆反弹,但在实际政策或订单出现前反弹延续性预计有限;巴西大豆种植进度继续修复,整体新作暂无较大产量问题;内盘豆系上方空间同样受制于近月高库存压力,仅靠空头回补预计缺乏反弹持续力,但成本上移后下方支撑同样有效。

混沌天成期货则进一步表示,近期粕价偏强反弹,但这轮豆类的上涨可能还是反弹居多。宏观上,谈判有释放缓和信号,增加了四季度美豆进口的可能。供需上,后续国内大豆到港会陆续减少,豆粕迎来库存拐点,但整体还是达不到缺口状态,后续可能是供需双增的局面,豆粕可能是震荡偏强的格局,但彻底反转还缺乏一些核心驱动。

不过,随着南美播种的推进,后期天气的影响也需留意。国泰君安期货就提示,后续关注点除了贸易局势这一因素外,在弱拉尼娜状态下,南美大豆产区的天气形势也是重要因素,尤其是容易发生干旱灾害的巴西南部和阿根廷产区。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