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刘玉龙)27日,中国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以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等为着力点,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落实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机制的改革举措,着力提升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打造更加透明、便利和高效的投资环境。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早施行的开放制度之一,自2002年推出以来总体保持运行平稳,是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综合性资产配置渠道,在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扩大投资范围、明确政策预期、丰富服务支持六个方面提出11条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方案回应外资机构诉求,进一步明确了政策预期。如明确外资公募基金短线交易适用规则,给予外资公募基金与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账户维度计算短线交易持股比例的同等待遇,便利境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开展投资。
业内人士分析,对外资短线交易制度的优化,将有助于提升外资在国内的投资活跃度,提升市场交投活跃度。
“我们观察到有更多境外机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并增加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证券服务总监钟咏苓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主导的一系列开放政策,包括进一步优化QFI准入、便利投资运作、扩大投资范围等,得到了境外机构的普遍欢迎。
工作方案还提出,允许境内专业持牌机构为外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出台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规则,支持境内专业持牌机构为合格境外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研究支持境内机构为外资提供管理型投资顾问服务的可行路径。
相关人士分析,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聚焦在投资运作中的关切和诉求,展现出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坚定决心。如通过短线交易规则的出台实现有关交易监管规则的国民待遇,将有助于鼓励全球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境内股票的投资比例;进一步开放境内机构向外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有助于提升其投资本地化水平,有利于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境内专业机构国际竞争力。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中国市场具备深厚的广度、深度与流动性,持续吸引着各类海外投资者。QFII制度的持续完善,将有力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激发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瑞银将积极配合监管政策与交易规则的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全球互联互通”的优势,助力中国金融市场实现双向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准入管理方面,工作方案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优化简化材料、并联整合流程,推动实现资格审批、许可证颁发、外汇登记、基本户开立、证券期货账户开立等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事项高效办理。此外,实施准入分类管理,对主权基金、国际组织、养老金慈善基金等配置型外资准入许可实行绿色通道和简易流程,便利更多境外投资者来华投资。
工作方案中涉及优化外资准入管理的两项措施,即合格境外投资者审批与开户“一件事”和配置型外资“绿色通道”于今日同步落地。将进一步优化、简化、整合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环节各事项的办理方式,有效缩短外资资格申请办理时限与入市流程,降低外资运营成本,鼓励包括中长期资金在内的各类境外专业机构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覆盖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投资机构、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国际组织等各类投资者,境内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在优化交易结算,便利投资运作方面,工作方案从提升资金汇划与检验效率、提高证券账户运作效率、提升投资运作监管要求透明度等三方面作出安排。如更好满足资产管理机构优化交易执行、公平对待产品投资者的诉求,对外资使用“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资金”证券账户给予一次性归集过户等技术支持,同步强化对该账户的穿透报送要求。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先后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ETF期权等产品的限制,外资可参与期货期权品种拓展至100个。工作方案在扩大投资范围、优化风险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修订:允许使用ETF期权开展风险管理,允许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
中国工商银行托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QFI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优化、投资便利、品种扩容、政策预期和服务支持等维度对现行制度系统升级,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者入市便利化水平,标志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走深走实。中国市场积极释放政策红利与增长潜力,将持续吸引外资流入。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具经验的全球托管银行,将为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及全球投资者多元化布局提供坚持支撑。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