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23日

新华财经 2025-10-23 07:47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3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多项数据印证 “两新”政策激活消费动能

在设备更新领域,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4%;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增长26.8%……随着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的“两新”国补资金完全到位。多项数据显示,“两新”政策落地显效。专家认为,扩内需相关政策料进一步加力,促进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深圳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鼓励企业在未来产业赛道开展并购重组

10月22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提出,鼓励企业在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赛道上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构建适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服务体系。

•三季度分红预案陆续公布 红利板块关注度升温

适逢三季报密集发布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同步推出了三季度分红预案,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截至10月22日记者发稿时,至少有18家A股上市公司计划派现共计超34亿元。上市公司积极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在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投资者对红利相关资产的关注。机构认为,短期红利板块有望成为资金避险池,投资者或可逢低布局以增强配置确定性,重点关注银行、煤炭、电力、公路铁路、港口等细分领域。

上海证券报

•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9月,银行结汇2647亿美元,售汇2136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812亿美元,对外付款6843亿美元。数据还显示,今年前9个月,银行累计结汇18533亿美元,累计售汇17901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5870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57508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就9月外汇市场形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机构打新未盈利企业新规落地——“高”限售=“高”获配

今年6月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后,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3家亏损企业率先进入发行阶段。近日,这3家企业陆续披露中签结果。作为首批在网下发行中实施差异化限售与配售机制的企业,A1和A2类机构投资者在发行中获配比例是B类的10倍以上,但前两者的锁定期更长、限售比例更高。

•英伟达引领直流架构变革 两类上市公司商机大

10月13日至16日召开的OCP全球峰会上,英伟达发布800V直流架构白皮书。罗兰贝格副合伙人、能源行业首席专家傅强对记者表示:“800V HVDC(800V高压直流输电)极可能成为未来AI数据中心的主流技术方向之一。”记者采访了解到,英伟达引领的新直流架构可能为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绿电+储能)两大类行业带来机遇。前者主要负责AIDC(智算中心)电能变换、分配和控制,后者则提供清洁稳定便宜的电力。电力电子企业英诺赛科、麦格米特等因HVDC受到市场持续关注,宁德时代、双登股份、阳光电源、协鑫集团等新能源企业正在布局相关领域。

证券时报

•具身智能撬动千亿“感知市场” 传感器打响国产替代与技术突围战

“无论哪种通用能力的机器人,它的应用价值很大程度都取决于上肢的操作能力。而操作能力离不开感知能力,离不开提升感知能力的软硬件。”10月22日,在2025大湾区国际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态销售负责人王炫烨表示。在大会的聚光灯下,一个产业共识正在形成:具身智能机器人这片蓝海市场,正以澎湃动能撬动国内千亿级的传感器市场,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的传统疆域之外,为传感器产业开辟出新的下游应用“增长极”。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也为国产传感器按下了份额增长和技术突围的“加速键”。

•多家外资机构齐发声:看多A股配置成长

10月以来,A股市场高位震荡。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发声,在中期维度上继续看好后市。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正步入慢牛行情,随着行情的展开,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摩根大通也表示,看好沪深300指数到2026年底的表现。

•社保基金三季度动向:新入7股增持10股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社保基金第三季度的持仓动向逐渐浮出水面。据统计,社保基金三季度末出现在33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量为6.25亿股,期末持股市值合计130.70亿元。从持股变动来看,社保基金对6股持仓不变,新进7股,增持10股,减持10股。社保基金在三季度新进7只个股,其中持股量最多的是金岭矿业,共持有881.04万股;蓝科高新电连技术紧随其后,持股量分别为763.87万股、760.21万股。新进股中,持有比例最高的是蓝科高新,占流通股比例为2.15%;其次是电连技术,占流通股比例为2.12%;持股比例居前的还有科远智慧金岭矿业,均超过1%。

•QFII三季度新进重仓18股 大举布局新质生产力板块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消费市场的企稳回升,中国股市今年以来显著上涨,其中第三季度上证指数上涨超12%,深证成指涨幅近30%。在此背景下,海外资金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截至10月22日,共有37股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身影,按期末收盘价计算,合计持仓市值达到62.71亿元,其中思源电气中国西电海大集团等13股持仓市值超过1亿元。从持股数量变动来看,QFII在三季度新进重仓18股,增持11股,减持8股。新进重仓股中,铂科新材中材科技、中策橡胶的期末持股市值居前,分别为6.07亿元、4.99亿元、4.62亿元。

证券日报

•两融余额逼近2.5万亿元关口 券商“扩规模”与“控风险”并行

近日,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逐步靠近2.5万亿元关口,远超历史同期水平且持续创下阶段新高,市场杠杆资金活跃度持续增强。在此背景下,券商面临着“扩规模”与“控风险”的双重挑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为适应规模扩大及投资者需求多样化趋势,券商正持续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以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多数券商正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措施,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确保两融业务稳健运行。

•公募机构年内豪掷超300亿元掘金定增市场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按定增上市日统计),年内共有37家公募机构参与74家A股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覆盖电子、医药等18个行业,认购总额达302.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5.73亿元增长28.50%。按10月22日收盘价计算,目前公募机构参与定增的浮动盈利金额已达108.45亿元,展现出可观的收益潜力。具体来看,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吸引力显著。数据显示,年内有59家公司的定增项目获公募机构认购超1亿元,其中6家公司获配金额超10亿元。例如,百利天恒定增项目成为“人气王”,共有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等11家公募机构合计认购25.56亿元;AI概念股寒武纪紧随其后,博时基金、嘉实基金等8家公募机构合计对其定增项目认购25.25亿元。此外,昊华科技爱旭股份、盛美上海和芯原股份等4家公司的定增项目获机构认购总额也均超10亿元。

•华为发布HarmonyOS 6 鸿蒙生态进入“深度共创”阶段

10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新一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6。此次发布恰逢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发布一周年,标志着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鸿蒙速度”仍在提升。华为宣布,截至10月22日,搭载上一代操作系统HarmonyOS 5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2300万台。当日,鸿蒙6面向首批90多款机型陆续开放升级。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对记者表示:“鸿蒙6是鸿蒙独立发展的重要节点,意味着鸿蒙已经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应用生态,并不断完善。从‘可用’到‘好用’,鸿蒙正步入从独立自主到迅速铺开的关键阶段。”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