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近期,基金行业出现产品风险等级集中调整。记者走访多家金融机构发现,自10月15日起,中信银行陆续对代销的17只资管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调整,其中15只基金等级上调;富国基金、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融通基金等公募机构也调整了旗下部分产品的风险等级,且多数为调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也被调升了风险等级,引发市场关注。在调研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了基金风险等级上调的深层原因:波动率上升、最大回撤偏离倍数增加、规模下降是主要触发因素。对于此次调整占比较高的债券基金来说,债市波动加剧与部分基金权益仓位的提升成为两大推手。在基金销售端,风险等级调整已产生实质影响:银行系统将对风险不匹配的定投计划执行自动拦截。这场看似常规的风险等级调整,正在悄然改变着投资者的决策逻辑和基金产品在代销渠道的接受度。
10月以来已披露最新净值的保险资管产品有1583只。其中,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1468只,占比高达92.7%。从产品类型看,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28%。随着保险资金“长钱长投”加速落地,保险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力度持续增强,尤其加大了对科创类企业的关注。高股息、高成长仍是险资配置重点。此外,寻求收益来源多元化,特别是通过另类投资拉长久期、平滑净值波动、增加收益弹性,成为险资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在近期触及历史新高后,伦敦银现货价格震荡加剧。10月21日午后,伦敦银现货价格短线跳水,跌破50美元/盎司。今年以来,截至10月21日,银价累计涨幅约70%,重回历史高位,这让部分投资者选择止盈离场,但也吸引更多人在赚钱效应下追高买入。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银价短期下行风险逐渐累积,即使是投资资金短期回流,也可能引发价格大幅回调。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配置。
上海证券报
10月21日,A股银行板块“领头羊”农业银行再度发力,股价续创新高,日K线录得13连阳。截至当日收盘,农业银行A股涨1.68%,股价为7.88元/股。近期,以农业银行为代表,银行股正迎来估值修复的积极信号。上周,农业银行A股市净率站上1倍关口,打破了国有银行长期“破净”的局面。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优质资产的高股息率叠加稳健的业绩表现,成为吸引资金流入的重要优势。当下,银行等红利资产正在收获新一轮“价值发现”。
•锂电材料供需逆转 六氟磷酸锂价格跳涨 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进入繁荣区间
日前,锂电市场旺盛的需求向上游传导,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大涨,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攀升。据记者统计,9月15日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已上涨44%,尤其是最近十天左右跳涨33%。光大证券研究所研报分析,涨价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强劲的需求复苏与供给端的紧张格局。磷酸铁锂价格虽未出现大幅拉涨,但据则言咨询统计,9月磷酸铁锂产业产能利用率为73.46%,进入繁荣区间。磷酸铁锂头部企业如湖南裕能、富临精工、国轩高科等继续满产,二梯队中前期尚有闲置产能的企业逐渐重新开启,奔向满产。
伴随着存储芯片市场的涨价潮,A股存储芯片相关公司的盈利预期改善、股价一路高涨,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来临。业内人士认为,这轮“超级周期”由AI驱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叠加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共同推动本轮存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容。展望后市,分析人士预计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或延续至2026年。国内存储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价格回升+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叠加消费电子需求提升,国内存储芯片公司开工情况稳中向好。
证券时报
当前正值A股三季报密集披露阶段,一批业绩高增长公司受到投资者普遍关注。截至目前,共有360家上市公司已披露三季报业绩数据。按照三季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无下限则取公告数值)计算,合计有254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盈利且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占已披露公司数量的比例达到七成以上。从行业看,这些业绩增长公司主要分布于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电子行业入围公司数量最多,有32家。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以及应用场景持续扩展等影响,多个电子细分行业景气上行,相关龙头公司业绩爆发。
“双十一”购物节热度不断升温,但部分地区消费者反映国补申领难度加大,必须“拼手速”。目前,湖南、安徽、广东、重庆、上海等多地均设置了国补申领门槛,采取“抢券”“摇号”等各类模式。多数地区表示调整国补申领规则是为了推动补贴资金精准发放,也有部分地区坦言国补剩余资金不足。记者从多家平台企业和商家了解到,商家已普遍感受到国补政策力度退坡带来的经营波动。一家智能门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全行业正面临国补退坡带来的经营压力。不过,各大平台与商家仍对今年“双十一”乃至年末商品零售前景抱有信心。目前,平台与商家均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以旧换新政策效能。部分家电企业已主动推出企业补贴,配合电商平台形成“政企商三重补贴”。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新阶段。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多家头部企业陆续启动上市辅导,标志着商业航天正式进入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产业整体迈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热情高涨,相关概念股获机构密集关注,一场围绕“星辰大海”的投资浪潮正悄然兴起。
证券日报
今年“双11”电商购物节已正式启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双11”大促规则,充分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多家快递企业也正积极部署大促保障工作,通过周密的业务安排规划,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物流高峰。今年以来,多家头部快递公司全面推进自身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加大在分拣作业管理、智能路由规划、无人车配送、人工智能客服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促进快递业务提质增效,这表明反对“内卷式”竞争、着力促进服务提质增效正在加速成为快递行业的新趋势。
10月21日,日经225指数收涨0.27%报49316.06点,韩国综合指数涨0.24%报3823.84点,日韩股市双双续创历史新高。然而,投资者借道跨境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布局海外行情的热情中,却潜藏着显著的溢价风险。当日,华夏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多只跟踪境外指数的跨境ETF溢价率较高,盲目追高可能导致重大损失。例如,截至目前,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QDII)溢价率高达16.89%。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2024年至2029年)将达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人工智能落地新载体,备受各大厂商和消费者关注。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智能眼镜产业,其中部分公司已步入收获期。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