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翟卓)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信贷新增约14.75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累计30.09万亿元;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M1-M2剪刀差则进一步收窄至1.2%。
分析认为,9月末社融、M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明显高于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同时近几月来非银存款增速快于居民存款增速的现象引发关注,其本质上是利率机制作用下居民资产的重新配置,与股市波动或无较大直接关联。
——直接融资对社融拉动明显 债券融资占比超过4成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融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也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
其中,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约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特别是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对扩内需、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也有较强支撑。
另外还有市场专家强调,随着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近年来单一的贷款指标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
据统计,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已降至48.3%,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其他更为丰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比如,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升至43.3%。
“再考虑到更多参与股权市场的券商、基金等各类非银机构,加总来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远不限于贷款这个单一渠道。宜更多观察社融等更全面的统计指标,以多元化的视角科学看待金融支持力度。”上述市场专家说。
货币供应量方面,9月末M2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末提高1.2个百分点。近月来,M1增速回升态势明显,除了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外,也与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活化有关。
同时M1-M2剪刀差也进一步收窄至1.2%。市场人士分析,年内M1-M2剪刀差持续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信贷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前三季度新增近15万亿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75万亿元,其中9月单月增加约1.29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同时有研究估计,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9月人民币贷款增速将约在7.7%。
市场分析认为,9月重点行业扩张和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9月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同时,近期江苏、广东、广西等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信贷资金的增长。
9月当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其中短贷及中长贷分别增约0.71万亿元、0.9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约4000亿元。
另一方面,居民信贷需求有所回升。业内人士表示,9月,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
与此同时,近期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个人住房贷款需求也相应回暖。据某大型银行深圳分行反映,按照最新政策,首套及二套房利率基本持平,9月以来改善型客户按揭咨询及成交量明显上涨。
9月当月,全国住户贷款增加约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中长期贷款分别增约1421亿元、2500亿元。
而在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贷款利率继续保持低位,结构也出现不少亮点。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9月利率低位运行,新发放(本外币)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约3.1%,较去年同期低约40个、25个基点。
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6.09万亿元、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2%,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非银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与股市波动或无较大直接关联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4.94万亿元,同比增长8%。
近几月来,非银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居民存款增速则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在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不少市场机构将二者之间的变化视同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引发不少关注。
但在权威专家看来,所谓“存款搬家”,其实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本质上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表现,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相对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
举例来说,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居民就会相应增加持有此类资产,在预算(财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就会相应减少其他资产。
“结合今年以来的情况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主要还是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不宜直接将其与股市波动进行过度关联。”上述权威专家说。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发布时,人民银行将原有的三篇新闻稿《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合并为一篇《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记者获悉,此举旨在更好服务于各方面对金融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有效提升数据使用便利。同时,为保证各方面获取金融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此次调整对原有三篇数据报告内容不做删减,仅对内容进行合并。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