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张莫 向家莹)秋天的江淮大地,“向新力”处处澎湃。从量子科技到人工智能,从聚变能源到生物医药,“十四五”时期,依托产业跃升,合肥这座“科创之城”,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金融是助推科技创新的加速器,“科创之城”拔节生长,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托举。
“从提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大力推进‘6+5+X’产业集群建设,近年来合肥市的产业生态布局发展不断迭代,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壁垒。作为辖内的金融机构,我们根植当地实际,从组织架构调整到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赋能。”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副行长王华说。
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全面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深度聚焦区域科创产业痛点、企业需求,推出特色产品矩阵;与科技创新聚集区科大硅谷合作设立“科大硅谷初创贷”;落地安徽省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首单用途类科创票据……一系列新举措奏响了金融与科创同频共振的交响乐章。
回顾过去五年,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我国金融业支持科技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A股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这些数字背后,正是“十四五”时期关于金融服务如何适配科技创新的深层变革。以银行为例,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过去几年间,银行早已从传统的“资金供给者”转变为“创新合伙人”,不仅“给钱”,而且“懂技术、陪成长、共风险”。
“一是银行在看重科技企业的财务指标以外,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二是提供服务更综合和多元,紧扣科技企业需求不断扩大服务半径,从单纯提供贷款‘进阶’到提供‘股权+债权’的全方位融资方案,从单纯解决资金需求‘升级’到帮企业串联产业上下游资源;三是银行对产业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敢于‘投小投早’。”身处金融第一线的王华坦言,与五年前相比,现在银行对科技金融的重视程度要高很多,“打法”上也不断升级。
“比如‘投小投早’,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因为早和小的公司其实银行很难介入,但是现在基于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逐步探索出‘积分卡’等机制,‘投早投小’成为可能。”王华说。
去年一家初创型企业的案例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科大硅谷片区一家深耕类脑智能领域的企业成立于2017年,净利润亏损且无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但是基于对其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充分认可,中信银行合肥分行最终以长三角区域“积分卡”产品为其提供2000万元授信支持,还帮其对接产业资源和新销售订单。
不断畅通的金融血脉,也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有力引导。“十四五”期间,从明确科技金融的“施工图”,到15项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到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再到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从中央到地方,在科技创新债券、科创并购贷等新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支持下,我们服务科技企业也有了更多可能性。”王华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我国处于建设科技强国关键阶段,科技金融作用凸显。“十四五”是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信贷资源投向科技领域,加上更多政策工具提供支持,有力推动了科技贷款服务量增、价降、面扩,为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永不停步,金融活水加速奔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金融体系正以更加成熟、稳健的姿态,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陪伴’和‘成就’科技企业是我们的理念。可以预期的是,步入‘十五五’时期,各家金融机构对科技金融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业务体量和增速有望呈现更快的增长态势。”王华说。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