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沈寅飞)近年来,国资央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在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回答新华财经提问时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十四五”期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后,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的、全局性的工作,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力度空前,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上:
首先是产业格局为之一新。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是增长动能为之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投入,有效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这些情况也表明新动能新优势在加快塑造。
第三是发展模式为之一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响。比如,中央企业扎实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形成了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又比如,不少中央企业都设立了创投基金,目前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这些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了产融结合的新模式。再比如,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的落地落实,一批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有效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形成了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袁野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以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