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0日电(记者 翟卓)伴随8月份报价出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已满6个年头。
期间改革步伐持续推进,政策效能不断释放。不仅定价“锚”由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转为7天期逆回购利率,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捋顺打通,两期限LPR也均下行超过130个基点,带动实际贷款利率降幅远超自身降幅。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要继续改革完善LPR,如通过更新扩大报价行范围提升报价质量,或强化存贷款利率协调联动以稳定银行息差,多措并举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经济持续稳健运行 LPR连续三月持稳
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为自5月下行10个基点以来的连续第三次不变。
从直接原因看,一是自6月以来,作为LPR定价“锚”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始终稳定,意味着LPR的定价基础没有改变;二是随着银行持续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息差收窄压力加大,缺乏主动下调加点动力,由此报价持续持稳符合预期。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截至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续创新低。
从根本上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LPR报价连续三个月保持不动,主要源于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短期内通过引导LPR下行来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不高,当前处于政策观察期。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也提到,当前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都处于低位,继续降低LPR已非当务之急。而且随着市场利率不断降低,降息的边际效应也在减弱,并非是稳增长、促消费的关键因素。
7月份,新发放的企业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仅约3.2%、3.1%。“可以说,‘融资贵’已经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未来推动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可能主要得从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董希淼说。
记者也了解到,央行已于去年9月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组织银行与企业填写“贷款明白纸”,逐项列明企业获贷所需的利息和非利息成本,有效降低了政策与企业体感“温差”,促进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往后看,董希淼预计,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有加大实施力度的空间。从内部看,如果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继续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持续下行,LPR仍有下降的可能。从外部看,若美联储9月再次降息,也将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空间。由此,预计年内LPR还有约10个基点的下行空间。
——6年改革成效显著 贷款利率显著下行
随着8月报价出炉,LPR改革已满6年,政策成效十分明显,不仅引导贷款利率显著下降,利率传导机制也更加顺畅。
回顾2019年8月,央行发布第15号公告,宣布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
此次改革体现了六“新”特点,即新的报价原则、新的形成方式、新的期限品种、新的报价行、新的报价频率、新的运用要求。
以新的形成方式为例,改革明确,LPR将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方式形成,带动报价市场化和灵活性明显提升。随后LPR下调与MLF“降息”紧密联动,截至2024年6月,改革以来1年期MLF利率共下调7次、累降80BP,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则分别下行10次、9次,累降90BP、100BP。
而在2024年7月,LPR再次迎来重要改革关口。当月MLF利率虽“按兵不动”,但LPR随7天期逆回购利率调降而快速同幅下行。由此,LPR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的政策色彩淡化,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逐步理顺。
“随着LPR改革持续推进,利率传导机制逐步完善,逐渐打通了政策利率-LPR-市场利率的市场化传导路径,利率走廊已然形成,货币政策效率明显提升。”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说。
同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下降。相较改革之前,1年期及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降131BP、135BP。而据受访的银行业人士测算,截至今年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较2019年末下降205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3.22%,比2019年末下降139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06%,比2020年末下降256个基点。
此外,LPR还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基准。“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参考LPR定价,打破了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使贷款利率更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而且以LPR为基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也建立并得到完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上升,管理成本整体下降。”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专家建言提升报价质量 持续改革完善LPR
聚焦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央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持续改革完善LPR,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首先在提高报价质量方面,王运金建议,可考虑将民营银行、外资行等纳入到LPR报价行范围之内,从而更好地反映市场整体利率水平;同时动态调整报价行范围,对连续偏离市场利率、报价质量差的银行实施退出机制。
事实上,改革进程也确在持续完善。继2019年改革初期,央行将报价行由10家扩大至18家以增强代表性后,又先后于2020年1月及2024年1月对报价行进行调整,其中首次是替换了两家银行,第二次则是新增2家银行,将报价行扩容至20家。
其次在利率传导机制方面,前述银行业人士建议,持续完善以政策利率为核心、利率走廊机制作用有效发挥、目标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进一步疏通“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和“LPR +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
第三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业内人士建议,继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能力,增强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更好与贷款利率变动相匹配。
王运金也提到,可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加点”进一步改为“与LPR挂钩的浮动区间”,增强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协调联动定价功能,稳定银行净息差。同时探索增加LPR在科创、绿色、普惠等领域的结构性支持功能,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相关贷款给予LPR的减点优惠支持等。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