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高端访谈】以链长制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韧性——访山东烟台市政协主席、葡萄酒产业链链长于永信

新华财经 2025-07-05 13:20

暂无

新华财经济南7月5日电(记者贾云鹏)7月3日至5日,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在山东烟台举行。会议期间,山东烟台市政协主席、葡萄酒产业链链长于永信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百余年积淀和发展,烟台发展成为国内葡萄酒产业链最完整的产区。面对葡萄酒行业下行和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影响,烟台以链式思维推动葡萄酒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推动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通过链长制锻造可持续发展韧性,持续擦亮城市IP。

图片1.png

  图为山东烟台市政协主席、葡萄酒产业链链长于永信

烟台葡萄酒产业关键指标稳居国内首位

记者:烟台是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发祥地、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请介绍下烟台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底气何在。

于永信: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葡萄酒酿酒企业张裕公司,开启了中国工业化酿造葡萄酒的先河。经过百余年发展,烟台葡萄酒产业形成了独特优势。

一是拥有中国最强产业的历史底蕴。经过133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烟台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04家,知名酒庄63个,产业链配套企业250多家,是中国葡萄酒配套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链条最完善的产区,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达500亿元,稳居全国首位。

二是拥有亚洲最优产区的自然优势。烟台地处北纬37度,满足优质葡萄酒生产所需要的阳光、沙砾、海洋“3S”法则,是中国唯一冬季不需对葡萄藤进行埋土防寒的优良产区。法国拉菲历经15年的严苛甄选,最终在烟台蓬莱投资建设了瓏岱酒庄,这也是拉菲目前在亚洲唯一的酒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对烟台风土的认可。

三是拥有世界最精产品的馥郁芬芳。百年发展历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韵,为烟台产区培育世界级精品酒款奠定了历史基础。近三年来,烟台葡萄酒累计获得国际大奖700余项,张裕白兰地等产品的品质标准被国际公认,彰显出“中国酿造”的全球竞争力。

记者:经过百余年积淀和发展,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于永信:从产业定位看,烟台是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发源地、亚洲唯一“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中国白兰地之都,近年来先后获得多项国际国内权威认证,是中国葡萄酒产业中唯一集多重顶级荣誉于一身的产区。

从产业实力看,2024年,烟台市葡萄酒规上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1%,销售收入、利润等核心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各大产区首位;“烟台葡萄酒”品牌价值达862.31亿元。

从国际影响力看,烟台率先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是中国首个获得“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的城市。1987年,烟台荣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确立了烟台作为“亚洲葡萄酒坐标”的地位。

链长制淬炼葡萄酒产业韧性

记者:近年来全球葡萄酒市场低迷,烟台将链长制作为产业突围的重要抓手。请介绍下烟台推行葡萄酒产业链链长制的情况。

于永信:2021年,烟台市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葡萄酒作为烟台的城市名片,被列入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重点打造。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引领,烟台市委出台《关于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产业起势“设计图”;市人大颁布《产区保护条例》,提供法治保障“压舱石”,烟台成为首个开展产区立法保护的地级市;市政府印发《“链长制”实施方案和产区建设方案》,绘就链式发展“施工图”;市政协创设省级“葡萄酒产业·界别同心汇”,形成产业发展“推进器”。

二是系统构建发展支撑体系,设立市级产业专项资金,连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4条措施,持续优化链式运转机制,深度整合“政产智金用”要素资源,确立12345总体工作思路,政策措施“硬支撑”和体制机制“软环境”协同发力,保障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记者:烟台葡萄酒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三年多时间,取得了哪些效果?

于永信:葡萄酒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我们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矢志不渝锻造可持续发展韧性,一条贯通种植、酿造、品鉴、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条日益清晰,有效对冲行业下行和深度调整的影响。

一产强基。我们坚守“3S”风土优势,持续创建高标准优质基地和优质示范园,酿酒葡萄规范化标准化基地达98%,形成了蓬莱区“一带三谷”、黄渤海新区柳林河谷、莱山区瀑拉谷三大重点子产区。张裕获评葡萄酒领域首家“产品碳足迹认证”企业,高品质酿酒原料关口得到有效守护。

二产提质。依托国家级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余处科研平台,推动酿造工艺优化,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引导企业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同时,支持配套产业蓬勃发展,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认定10户“配套产业链领军企业”,蒸馏、脱醇等智能设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烟台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配套中心”。

三产增效。深度挖掘葡萄酒历史文化,成立葡萄酒文旅产业发展联盟,加强酒庄、景区、旅行社、餐饮酒店等产业链企业紧密协作,葡萄酒产业加速与文化、旅游、农业、教育等多领域融合,形成“产区即景区、酒庄即景点”的发展格局。烟台葡萄酒文旅从单一的酒庄参观,迭代升级为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文旅体验矩阵,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持续擦亮“烟台·让世界微醺”城市IP

记者:葡萄酒是世界认识烟台、了解烟台的靓丽名片。烟台是如何推动“烟台葡萄酒”从产业品牌升级为“让世界微醺”的城市IP的?

于永信: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链内外并重、协同联动,从三方面全力推动烟台葡萄酒“出圈出彩”。

一是构建沉浸式体验矩阵,高标准打造“一园一圈一线”葡萄酒城市会客厅。“一园”即改造提升张裕1892旧址公园,计划连通滨海广场,形成独具特色的烟台葡萄酒1892海岸;“一圈”即围绕朝阳街区,增设“微醺驿站”,孵化“微醺烟台”文创店,打造“微醺烟台”最佳打卡地,让市民游客“走得进、看得见、亲身体验”;“一线”即沿烟台山至东炮台海岸线,复制推广“微醺驿站”“微醺烟台”文创店等消费体验场景5处以上,让市民及游客在观海游玩时随时随地可看可感微醺元素。

二是推动葡萄酒文化“破圈”,高水平做强文化软实力。支持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大德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等发挥主阵地作用,开展葡萄酒文化公益推广活动20场次以上;加快烟台葡萄酒文化主题活动成果转化,启动文创、征文、书画、摄影等作品公益巡展。

三是推动葡萄酒国内外融合,扩大“酒城”朋友圈。近年来,烟台通过承办国际峰会、开展产区交流等措施,持续深化与全球葡萄酒主产区的合作互动。同时,我们将以此次葡萄酒旅游大会为契机,推动中国葡萄酒文化继续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葡萄酒读懂烟台的微醺魅力。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