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4日电(王媛媛)周五指数早盘震荡回升,午后大金融集体走高,指数持续走强,沪指一度拉升涨逾1%,再创年内新高,尾盘三大指数集体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3472.32点,涨0.32%,成交5672亿元;深证成指报10508.76点,跌0.25%,成交8613亿元;创业板指报2156.23点,跌0.36%,成交4205亿元。
板块方面,稳定币、游戏、银行、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固态电池、美容护理、稀土永磁、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盘面热点
盘面上,银行股再度走强,浦发银行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稳定币概念股震荡反弹,京北方等涨停。电力股持续活跃,华银电力等涨停。下跌方面,固态电池概念股展开调整,信宇人跌超10%。
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
机构观点
巨丰投顾:周五市场震荡运行,跨境支付板块涨幅居前。市场整体还处于结构性行情当中,上有阻力而下有支撑。A 股趋势性突破需9月美联储降息确认海外流动性拐点、四季度国内经济内生改善双重条件共振,若达成指数或突破 3500 点。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结构性行情中进攻关注科技成长(光芯片、人形机器人)与新消费(宠物经济、国货美护),防御配置高股息(银行)、战略资源(核电、黄金)板块 。
钜融资产:近期的上涨说明中期的牛市思维,是技术走势向好以及利好消息的充分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结构性机会可能还会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中盘(中证500和中证1000)和成长板块(创业板)近期表现优异,一改之前相对落后的表现,值得关注。
中信证券:2025年以来煤炭行业供给宽松格局延续,价格持续下行,板块盈利也逐季下滑。目前在国内外成本支撑下,煤价或已见底,业绩底部预期也逐步明朗,未来随着市场风格的回归,板块龙头和低估值公司仍有望出现超额收益。
消息面上
多家量化私募澄清“高频交易频率限速每秒30次”传言:不实
据财联社,程序化交易新规7月7日(下周一)实施在即,近期市场传言称“新规中高频交易频率将从每秒299次降至30次”,对此,财联社记者向多家量化私募求证,该传言不属实。今年4月3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对高频交易管理要求,其中,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万笔以上”认定为高频交易,纳入差异化监管安排,包括额外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等。多家量化私募机构表示,现行监管标准未作调整。
北京:研究适用生命科学的AI基础理论和算法 探索类脑智能等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
《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印发。其中提到,依托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研究适用生命科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揭示生命本质规律、致病机制的新方法、新工具,突破人工智能虚拟细胞、医学数字孪生、DNA存储等技术,加速生命科学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创新。探索认知智能、类脑智能、超级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支持创新主体联合研发自主可控的分子、细胞、器官/系统等多尺度生物医药基础模型,通过模拟分子相互作用、细胞通路及系统调控等,实现高维度生命科学数据的深度表征学习、跨模态关联分析及生成式预测,提升靶点发现、临床试验等效率及成功率。
摩根士丹利:6月外资多头资金重新净流入中资股
摩根士丹利称,中资股在6月重新录得来自境外多头基金的12亿美元净流入,结束了4月与5月的连续净流出。分析师Chloe Liu等人在报告中表示,其中被动型基金净流入27亿美元,几乎是5月的两倍;而主动型基金则继续净流出,规模为16亿美元。截至6月30日,自2022年10月以来外资被动累计净流入创历史新高,而外资主动累计流入则跌至2022年底以来的历史低谷。个股配置方面,第二季度增配最多的为阿里巴巴、携程;减配最多的为美团、海尔智家。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