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财经分析】一天16家企业递表、四度3股同日上市 多因素推动港股IPO继续走热

新华财经 2025-06-30 20:49

暂无

新华财经香港6月30日电(记者李柏涛)27日,16家内地企业递表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其中13家是第一次递表;30日,云知声、IFBH、泰德医药三家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是6月份第四次出现“三重奏”……

实际上,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募资规模回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港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42宗传统IPO项目,累计集资超过1050亿港元,规模也分别超过了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全年融资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国际资金转向、政策制度红利释放、估值修复与流动性改善等多重动能的叠加共振,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韧性。

国际资金投资转向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缓慢修复,地缘冲突与科技浪潮并行,国际资金流动逻辑正从“避险主导”向“收益与风险再平衡”切换。

港股IPO市场走热并非偶然。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枢纽,而港股IPO市场连接境内外资源,为全球资本参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

多家在香港设置亚太总部的国际投资机构表示,正在计划增加在香港的人员配置,以应对国际投资者分散投资的需求,例如投资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保险、股票基金等。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区首席执行官Harshika Patel指出,今年1月初对1600名投资者进行调查,几乎认定投资美国是不二之选,而到5月底发现市场情绪发生惊人变化,3000名机构和私人客户纷纷表示看好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这里的创新、适应能力、韧性和安全,才是投资者真正看重的”。

恒生银行报告显示,由于对港元资产需求上升,过去一年流入香港的资金明显增加,从2024年初的3660亿美元增至2025年4月的5060亿美元,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寻求中国机遇的国际投资者而言,港股IPO是重要参与渠道。资金流入后,对港股IPO市场起到烘托作用,投资者对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情况的认知也大为改观,逐步加大了资产配置比重。

新股认购数据显示,5月在港上市的宁德时代,吸引来自欧洲、中东和美国等地的投资者参与,其IPO集资规模也刷新了港股近年纪录。

政策制度红利释放

除国际资金助力外,内地与香港的政策支持和上市制度优化措施也持续推动新股上市走热。

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表示,去年9月以来,中央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逐步落地生效,与港交所上市规则优化措施形成“政策共振”,直接推动港股市场持续向好。

内地监管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海外融资渠道、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近年来,香港监管机构持续优化上市规则,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条件和审核流程、缩短问询周期,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便利。例如,2018年4月,推出18A章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3年3月,推出18C章允许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上市;2025年5月正式推出“科企专线”,建立特专科技公司(18C章)和生物科技公司(18A章)的专属上市支持机制,允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IPO热潮中,A股龙头企业来港上市实现“A+H”双平台模式已成为趋势。A股龙头企业本身具备多元化融资与国际化布局需求,部分大型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新经济、消费、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有强烈的国际化发展意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赴港上市有助于其接触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利用港股的国际化平台进行海外并购或业务拓展,并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德勤报告显示,目前有近70家A股公司计划“A+H”上市,其中今年已上市的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行业龙头的募资规模,占港交所上半年总集资额近70%,成为新股市场“压舱石”。

估值修复与流动性改善

机构分析显示,上半年港股市场呈现技术突破驱动估值修复、资金回流推动量价齐升的发展格局,对包括新股在内的市场标的产生积极影响。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认为,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对AI的话语权垄断,市场对港股科技股及高端制造业展开估值重估,叠加中国积极稳定金融市场政策与美元周期走弱,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港股流动性得到改善。

他表示,恒生指数于2024年1月完成二次探底后,开启价量同步攀升的多头行情,市场活力实现全方位修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有42只新股上市,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0%,集资总额位列全球第一,大幅高于紧随其后的纳斯达克的713亿港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6月24日,港股总融资规模(含再融资)突破2440亿港元,显示企业端融资意愿与市场承接能力同步增强。一级市场热度的有效传导,使二级市场日均成交额从2023年1048亿港元跃升至2025年的2394亿港元,流动性增幅达128%。

颜招骏表示,这些数据标志着港股市场投融资功能有效恢复,市场信心与活跃度正快速回归,并形成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下半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保持热度。除上述因素外,部分在美上市中概股出于地缘政治、估值修复、贴近亚洲投资者等考虑,或会持续寻求在港主要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以优化上市地位、分散风险并拓展融资渠道。

欧振兴表示,目前香港有超过170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个案,预计2025年香港新上市公司达80家,集资约2000亿港元。

唐家成也表示,当前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度显著下降,资本配置多元化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各国科技企业都急需资本支持,港交所也正与中东、东南亚地区的交易所合作,希望未来在国际资本市场继续大显身手。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