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债市观察】供给压力下长端走弱 50年期特别国债“发飞”引发担忧

新华财经 2025-05-26 11:10

新华财经北京5月26日电(王柘)上周(2025年5月19日至5月23日)资金面偏宽松,LPR跟随政策利率下调10BP,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利好债市短端,长端则受供给压力、50年期特别国债“发飞”等因素扰动迎来利率上行。收益率曲线趋向陡峭。

海外市场超长债同样表现较差,日本和美国20年期国债发行先后遇冷,引发对超长债的抛售加剧。分析认为,国内和海外在通胀环境、政府债务、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有显著区别,美债利率上行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影响有限,央行可能继续“以我为主”,因此市场无需过度担忧。

行情回顾

2025年5月23日,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50年期较2025年5月16日分别变动-0.27BP、-0.02BP、-1.14BP、-1.2BP、-1.98BP、4.15BP、1.1BP、3.02BP。

a943e3537d8f47a28142e6b2bad1cd9d.png

cb581c43b16044c8bbf2b3f5137fb0ca.png

具体来看,周一,资金面偏松及调降存款利率预期助推债市全天走强,各期限利率普遍下行2BP左右,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收益率下跌2.4BP,报1.655%。周二,存款利率下调落地,LPR跟随政策利率下调10BP,现券走出利好落地逻辑,加之股市提振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250004收益率上涨1.1BP至1.666%。周三,市场缺乏增量信息,债市震荡调整,250004收益率上涨0.8BP至1.674%。周四,央行预告MLF加量续做,资金宽松助推利率短端下行,长端受供给压力表现较弱,利率曲线趋陡,250004收益率上涨1.2BP至1.686%。周五,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不及预期,长债利率快速上行,午后国债期货反弹,现券收益率回吐涨幅,250004收益率微涨0.3BP至1.689%。

国债期货震荡上行,30年期主力合约全周上涨0.61%,1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36%,5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34%,2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04%。

中证转债指数先涨后跌,全周小幅下跌0.11%,收盘报428.34。

一级市场

上周利率债合计发行92只、9683.22亿元,规模为年内次高。其中,国债发行6只、5578亿元,连续两周超过500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发行20只、1620亿元,地方债发行51只、1972.50亿元。

5月23日,财政部发行2025年首只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500亿元。发行结果显示,中标利率为2.1%,较50年期特别国债“24特别国债03”前一日收益率2.0175%高出约8BP,较2月续发行2024年记账式附息(七期)国债(50年期)中标利率1.91%高19BP。

据已披露公告,本周(2025年5月26日至5月30日)利率债计划发行45只、2647.12亿元,无国债发行,政策性银行债计划发行6只、365亿元,地方债计划发行39只、2282.12亿元。

海外债市

美国国债价格在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大跌,其后的20年期国债发行遇冷,加剧了超长期国债的抛售,20年期和30年切美债收益率站上5%,最高升破5.15%。10年期美债收益率站稳4.5%,最高触及4.63%。

日本超长期国债收益率同样出现飙升。5月20日,日本20年期国债迎来自2012年以来最差发行纪录,随后将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推升至历史高位3.197%,40年期日债收益率最高达3.6950%。

高盛警告说,当前全球市场有明显共性,即财政赤字高企、债券供给增加,买家却在减少,这使得长端利率成为全球市场的“压力释放阀”。这种供需错配不会立刻爆发风险,但影响已经逐步显现。除非宏观政策或财政路径出现实质转变,长端利率上行的趋势还会持续。

chart.jpg

美国财政部周三(5月21日)发行160亿美元2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5.047%,较4月的4.810%高出24BP,一举站上5%大关,较预发行利率5.035%高出约1.2BP,是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尾部利差;投标倍数为2.46,低于4月的2.63,为2月以来最低。衡量海外需求的间接认购比例为69.02%,低于上月的70.7%,但仍高于67.2%的近期均值。衡量美国国内需求的直接认购比例为14.1%,高于上月的12.3%。一级交易商获配比例为16.9%,稍低于上月的17.0%。

作为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的首场长债发行,此次20年期国债发行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由于发行结果不佳,引发美国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当天全面上涨超过11BP。

美国国会众议院周四(5月22日)通过大规模减税法案,对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将大幅提高的担忧情绪令投资者继续抛售美债,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升至4.62%,续创2月以来新高。近几日飙升的2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也分别触及5.16%的2023年10月以来新高,和5.15%的2007年6月以来新高。

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警告说,众议院的预算框架是“对财政责任的公然蔑视”,该法案不仅将令国债激增3万亿美元以上,还埋下大规模减税与支出政策到期形成的“财政悬崖”隐患,即如果延续这些政策,可能将再度耗费数万亿美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规模已攀升至36.2万亿美元。

公开市场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94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周一至周五操作量分别为1350亿元、3570亿元、1570亿元、1545亿元、1425亿元。当周有486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4600亿元。

5月23日,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对冲到期的1250亿元MLF后实现净投放3750亿元。

本周公开市场将有946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1350亿元、3570亿元、1570亿元、1545亿元、1425亿元。

要闻回顾

•5月20日,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银行同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随后央行也发布公告,LPR如期下调10BP,1年期为3%,5年期为3.5%。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548亿元,增长5.6%。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45亿元,增长4.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47005亿元,增长5.2%。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22%,环比表现较弱。反映企业在偏弱预期下,整体减少生产。4月社零同比+5.1%,增速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分项来看,政策刺激的家电产品有较好增长,但其他商品增速仍然低迷。核心原因还是外需冲击下,居民未来收入增长预期下降,影响了当期消费行为。

4月地产投资-11.5%,所有分项全线回落。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9%,房地产资金来源-5.8%,新开工面积单月同比-22.3%,竣工面积-28.2%,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持平,二手房价格环比-0.2%。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2025年4月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表示,2025年4月跨境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4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73亿美元。从主要渠道看,一是我国外贸呈现一定韧性,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649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二是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持续向好。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三是主要流出渠道平稳有序。4月服务贸易资金净流出环比基本持平;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季节性增加,但低于去年同期;来华和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稳定,关联企业借贷往来跨境资金由净流出转为基本平衡。

•上海证券交易所21日官网通知称,为规范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续发行和资产支持证券扩募业务活动,满足市场主体合理融资需求,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上交所就试点开展公司债券续发行和资产支持证券扩募发行业务作出有关安排,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机构观点

兴业证券:3月下旬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整体偏呵护,资金面风险整体可控,外部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债市在宽松预期修复后,已逐渐具备性价比。5月12日后债市预期的修复进程或已接近尾声(2年期国债期货升水情况明显好转),10Y国债1.7%的位置已逐渐具备性价比,建议投资者可逐步加仓长债。考虑到存款利率下调后,保险可能有一定的增量资金流入,建议投资者关注超长期地方债利差压缩的机会。

财通证券:过去一周美债、日债长端利率均有显著上行,而且30Y-10Y国债利差显著走扩,与此同时我国超长债发行结果不及预期,由此引发国内市场担忧。我国的宏观图景与美国的“三高”环境有本质不同,通胀仍处低位、债务压力尚可控,尤其是新旧动能转换、关税摩擦均加大通胀压力;全球碎片化、各走各的逻辑,我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资金也不会显著收紧,因此市场无需担心,建议久期策略为主、调整即买入机会。

浙商证券:跨年后债市已3次尝试突破前低但均未获成功,而在当前投资者做多情绪减弱背景下,债市难以走出趋势性做多行情,或需耐心等到下一次降息落地或其他利多契机出现,方能迎来10年内国债利率再次向下尝试突破的可能性。低波动环境下长债及超长债在当前点位做多赔率较低,或需等待下一次降息预期发酵或其他契机方能再次迎来长债的做多窗口。考虑6-7月若出现做多机会,可能也是短期脉冲上涨行情而非趋势性行情,因此选择5-7年中端利率债以及2-3年信用债攻守兼备品种更优,若权益市场表现较强继而导致债市出现超预期大幅调整可考虑加久期建仓。

编辑:张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