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环球财经】关税冲击下德国经济面临增长停滞风险

新华社 2025-05-22 18:24

暂无

新华财经柏林5月22日电(记者李函林)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21日发布最新预测,将德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零。这一权威咨询机构的主席莫妮卡·施尼策尔表示,美国贸易政策对德国经济形成显著冲击,其关税大幅上调且不可预测,已成为拖累德国出口与投资的主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滥施关税措施,破坏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贸易规则。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首当其冲,面临出口订单锐减、支柱产业承压等多重挑战。

“很难预测未来业务发展”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德美双边贸易总额达2528亿欧元,其中德国对美出口1614亿欧元,美国由此重返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德美经济深度互嵌,尤其在汽车、机械、化工和医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领域,美国为德国最大单一出口市场。

2023年与2024年,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负增长。欧盟、德国政府以及多家权威机构日前将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零。德国政府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是下调增长预期的主因之一。

德国经济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德国经济在2025年至2028年间累计损失2900亿欧元,相当于年均损失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左右。

德国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将增加德国出口产品成本,进一步加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与运营压力。在政策环境动荡背景下,企业可能推迟投资与招聘决策,抑制生产扩张。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4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28.3%的德国企业表示“很难预测未来业务发展”,这一比例创下2022年11月以来新高,而美国关税政策被视为最主要的外部不确定性来源。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说,由于无法判断未来政策走向,一些企业决策层倾向于选择“不扩大、不投资、不冒险”的保守路线。“当这种观望态度在企业间形成连锁反应,就可能演变为全球经济层面的系统性风险,损害的不只是个别国家的利益,而是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

德国总理默茨警告,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朝令夕改、损人害己,德美乃至欧美关系已今非昔比,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正面临严峻挑战。

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受到的关税冲击尤为显著。2024年,德国出口新车中13.1%销往美国。

以保时捷为例,由于未在美国设立生产基地,该企业约30%至40%的车辆从德国销往美国。为应对美方高额关税,保时捷不得不提高售价,即便如此仍可能面临亏损。同样,奥迪、大众及大部分奔驰和宝马车型,因生产线集中在欧洲,也承受着关税带来的成本重压。

“美关税政策可能迫使德国车企将更多生产线迁往美国,导致德国本土大规模失业。”德国汽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警告说,“车企赴美建厂周期至少两年,这一漫长周期将使车企陷入财务困境。车企建厂时通常会制订为期数十年的投资计划,如今面临高度不确定的美国政策,车企如何预判10年后的销量?”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表示,美方滥施关税行为“不是‘美国优先’,而是‘美国孤立’”,将破坏全球价值链、限制经济增长,最终也不利于美国自身,美国消费者将直接承受物价上涨和选择减少的压力。

加强贸易合作成共识

默茨日前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称,欧盟正在就关税问题寻求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平衡、公平、互利的解决方案。对此,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茨舍尔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一味寄希望于谈判,反而会让美方获得政治资本。在关乎世界经济走向的关键问题上,欧洲应当与中国等国家站在一起,共同捍卫多边贸易秩序。

弗拉茨舍尔建议,欧盟应积极与中国展开贸易协商,降低贸易壁垒,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德国工商总会提出,应加强与南方共同市场的经济合作。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主张调整战略重心,加快向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倾斜。他认为,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削减关税,既能缓解当前经济压力、刺激消费,也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杜登赫费尔强调,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德国亟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国与欧洲工业深度协同且极具创新活力,对德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汽车工业领域来看,其价值创造更多源于在中国的生产制造,而非传统的出口贸易。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