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财经分析】北证50再创历史新高 北交所改革或将提速

新华财经 2025-05-21 22:16

新华财经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闫鹏)近日,北证50指数走势强劲,连续刷新历史新高。截至21日收盘,北证50指数报1479.81点,盘中最高触及1500.31点,该指数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刷新其历史盘中新高,并连续三个交易日刷新其历史收盘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北交所此前长期处于估值洼地,随着政策释放和流动性改善,估值修复行情展开。监管部门也多次强调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定位,改革政策的连续性将为市场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北交所市场“热情高涨”

今年以来,北交所股票热度持续,具备成长属性的北交所企业持续受到资金关注。年初至今北证50指数涨幅超过42%。

北证50成分股中“专精特新”企业超过60%,覆盖电力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从北证50成分股看,新华财经终端数据显示,年内锦波生物、民士达、骏创科技等16只成分股涨幅超过50%。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微盘风格和30%涨跌幅规则,放大市场资金博弈北交所热情,这与今年“专精特新”企业布局的半导体、AI算力等科技主线形成持续共振。

同时,北交所主题基金成为布局的重要方向,这类基金业绩随北交所行情水涨船高,近八成产品年内净值涨幅超过30%。近日,部分北交所主题基金发起“限购令”,比如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将申购限额从50万元调整至5万元,易方达北证50成份指数自5月19日起将限购额度设定为3000元。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选择配置北交所标的的公募机构数量来看,一季度末有34家公募机构配置北交所标的,较2024年末增长17.24%,公募机构参与度得到较大改善。

对于北交所市场今年以来的强劲走势,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分析称,主要受三方面驱动因素影响,一是前期的改革政策效果从量变到质变,市场生态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在投资者加速入场和近期赚钱效应的带动下,形成了正向循环,北交所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三是北交所前期估值较低,因此迎来估值重估。

“从长期角度来看,北交所聚集了大量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前期困扰市场的流动性和相对孤立的格局开始改变,因此值得长期投资。”诸海滨说。

北交所改革预计将加快

近期北交所改革政策密集落地。5月13日,北京市金融街服务局提出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等措施,全力支持保障北交所高质量发展;5月17日,北交所对重组审核规则和重组业务指引进行了修订,丰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组工具储备……

永赢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经理储可凡认为,北交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重大资产重组规则,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并对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进行了细化明确,激发了板块的整体活力。此外,近期量化模型信号提示小盘风格占优,也与北交所的小盘特征相契合。

更多改革政策在路上。5月16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尹力指出,要深化北交所改革,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落实好北交所“深改19条”,推动上市企业扩围提质。

方正证券北交所研究团队认为,“深改19条”以及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发布以来,北交所IPO项目质量明显提升,市场活跃性显著增强,市场对于北交所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对于未来,高质量扩容、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将使北证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新增报会企业情况方面,截至5月18日,2025年各板块新增申报企业14家,其中北交所2025年累计申报数10家。在会审核企业情况方面,截至5月18日,各板块在审企业共180家,其中北交所达93家。

在诸海滨看来,金融工作座谈会所传达的“推动上市企业扩围提质”等要求,有望推动北证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北交所改革将会加快。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