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21日

新华财经 2025-05-21 07:49

新华财经北京5月21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市场活跃机会增多 公募指增产品超额收益“加速跑”

今年以来,A股市场活跃度较高。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抓住波段机会,近八成产品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达到了指数基础上的超额收益效果。其中,跟踪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宽基指数的指增产品超额收益尤为显著。记者采访多位公募量化基金经理了解到,今年整体市场活跃度较高,相对有利于量化策略发挥作用,尤其是成长类因子、交易行为类因子等表现较为突出,整体贡献了较多的超额收益。随着业界逐渐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投资者会更关注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指增产品未来也要更侧重获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不仅要分散超额收益来源,还要控制好风险敞口。

•‍看重绝对收益能力 基金公司积极布局“固收+”

“固收+”产品正成为公募机构争相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这一方向契合了投资者获得绝对收益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出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增长的需要。公募人士普遍认为,权益类资产有结构性机会,固收类资产具备长期投资逻辑,“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预期改善 外资机构唱多中国资产

5月以来,高盛已两次上调中国股指目标点位;瑞银发表中国股票策略观点,预判全球资金或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野村将中国股票评级大幅上调至“战术性超配”……近段时间,外资机构竞相“唱多”中国资产。外资机构认为,当前是布局中国资产的较好窗口期。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改善,A股公司盈利有望逐季回升,估值颇具吸引力。未来,随着一系列稳市场稳预期举措持续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上海证券报

•‍5月机构调研偏爱电子、机械设备两大行业

5月以来,机构调研热度持续攀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5月以来已有逾500家上市公司吸引各类机构探访。从行业看,机构调研呈现鲜明的赛道偏好,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获机构“扎堆”调研。其中,电子行业“人气最高”公司安集科技获241家机构调研,机械设备行业关注度最高的公司恒而达获238家机构调研。从调研内容看,机构关注的重点仍是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现,包括业务布局、产品情况、业绩表现等。

•‍低利率改变打法 私募“弃债投股”

记者从渠道处获取的私募最新投资月报显示,目前多家宏观策略私募保持积极的权益资产净多头仓位,港股互联网和红利资产备受青睐。在业内人士看来,低利率时代下,债券投资的难度显著提升,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愈发凸显,尤其伴随着政策持续发力,上市公司回购力度加大,受益于AI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与高股息特征明显的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

近期,多只绩优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以维护策略有效性及投资者利益。此外,多家基金公司重塑旗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加码调研,在高波动的“北证赛道”上加速突围。

证券时报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今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领域利好不断。5月15日—17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在深圳举行,会上多个固态电池新型产品亮相,包括星源材质针对下一代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应用推出的多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和刚性骨架产品、豪鹏科技展出自研的消费类固态电池新产品、恩捷股份展出的多个固态硫化物新品等,固态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据统计,A股布局固态电池的个股共有49只。宁德时代近期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免签新政催生入境潮 智慧口岸建设按下“加速键”

随着我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智慧口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五一”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同比增长72.7%,这一热潮不仅激活了旅游经济,也对口岸通关效率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秒速通关”,到深圳湾口岸的“免出示证件”通道,智能化设备与多模态AI技术正重塑出入境体验。然而,数据安全、跨境协同及盈亏平衡等挑战,也让智慧口岸建设面临全新考验。在这场免签入境潮中,企业以技术创新破局,推动口岸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

•‍债市“科技板”加速推进 投资机构紧盯布局机会

近期,债市“科技板”政策落地,市场各方机构积极参与,整个市场呈现衔枚疾进之势。多家机构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伴随科创债升级扩容和配套支持机制不断完善,科创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快速增长,科创债市场的发行人结构、期限结构、品种结构等将进一步优化。市场深度将进一步走深,市场韧性将不断增强,有利于不断培育一二级联动、投融资协同的良好科创债市场生态。债市“科技板”的建设,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大量机会。第一创业证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债券“科技板”启航,政策红利将驱动科创债市场供给扩容,产品创新将提升收益空间,二级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市场深度和韧性有望不断增强,科创债品种在“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个维度上将实现更好的平衡,投融资协同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科创债市场发展给投资端带来的机遇。

证券日报

•‍5月份LPR下调10个基点 年内仍有下行空间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年内首降。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品种LPR均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此次LPR下调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央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时就提到,“预计将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展望后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当前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国内稳增长政策还不能松劲。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这意味着年内两个期限品种的LPR还有下行空间。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摸高至31万亿元上方 短期有望继续扩容

主要商业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理财再度成为市场焦点。普益标准数据显示,4月份,全市场银行理财规模重回31万亿元的历史高位。记者注意到,继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摸高至31.1万亿元后,5月份继续扩容。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总计达到31.28万亿元。在受访专家看来,5月20日国有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理财作为类存款产品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短期内银行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年内47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离场”

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态势不减。近日,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年内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达475家。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加速,有利于优化行业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随着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持续,将促进资源向优质大型私募机构集中,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