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债市观察】关税争端缓和债市收益率上行 震荡行情中提防资金面扰动

新华财经 2025-05-19 10:45

新华财经北京5月19日电(王柘)上周(2025年5月12日至5月16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在周初发布给债市带来利空,收益率显著上行,随后几日陷入震荡,全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超4BP至1.68%。降准落地,资金面前期维持均衡偏松,DR001靠向1.4%,但周五随着资金面收敛急升逾20BP。

央行发布2025年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4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较上月高0.3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较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据测算,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超过5万亿元,同比多约3.6万亿元。其中,4月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上拉社融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

行情回顾

2025年5月16日,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50年期较2025年5月9日分别变动3.14BP、4.53BP、4.37BP、8.13BP、6.09BP、4.42BP、3.55BP、4.68BP。

d302b46707484894af7f88ed7aa39a73.png

4412b856d7ba46ed97bededeaf77a2bb.png

具体来看,周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关税,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收益率涨5.25BP至1.6775%。周二,关税方面消息引发的利空出尽,资金面宽松支撑收益率在大幅上行后震荡回落,250004收益率下跌1.55BP至1.662%。周三,资金面维持宽松,4月金融数据整体偏弱,债市震荡,收益率小幅走高,250004收益率涨0.7BP至1.669%。周四,降准落地,央行公开市场连续三日净回笼操作,资金面边际收敛,收益率上行,中短端表现较弱,250004收益率涨0.1BP至1.67%。周五,资金利率冲高,一级市场情绪偏弱,250004收益率涨0.9BP至1.679%。

国债期货周一重挫,后几个交易日小幅震荡,30年期主力合约全周下跌1.17%,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51%,5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36%,2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03%。

中证转债指数周线冲高回落,全周小幅上涨0.32%,收盘报428.83。

一级市场

上周利率债合计发行77只、9395亿元,其中国债发行6只、5904.9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发行20只、1517.60亿元,地方债发行51只、1972.50亿元。

据已披露公告,本周(2025年5月12日至5月16日)利率债计划发行76只、8050.22亿元,国债计划发行5只、516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计划发行5只、405亿元,地方债计划发行66只、2485.22亿元。

海外债市

美国国债收益率连续三周上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4.5%,为近三个月高位,周五(5月16日)尾盘时报4.43%,全周累计上涨5BP。2年期美债收益率全周累计上涨2BP,报3.97%,周内高点升破4.0%,为近两个月高位。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5月16日宣布,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决定将美国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评级和长期高级无担保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至此,美国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均失去了最高等级的3A评级。

chart.jpg

美国劳工部5月13日早间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的0.3%,3月CPI环比下降0.1%;4月CPI同比上涨2.3%,低于市场预期和前值的2.4%。扣除食品和能源,美国4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的0.3%,3月涨幅为0.1%;4月核心CPI同比涨幅为2.8%,与市场预期和前值一致。

尽管关税摩擦出现向好信号,通胀数据也显示压力放缓,但美联储官员表示,美联储仍在观望之中。由于数据的滞后性,目前的通胀趋势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数据中体现出来。

“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表示,美联储将没有理由因为4月的通胀数据而改变其观望立场。这些数字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密切跟踪劳工部衡量通胀方式的预测者的预期。如果不是因为4月关税的广泛提高,通胀数据可能会使美联储有望很快恢复降息。但未来几个月成本的潜在上升可能使美联储按兵不动,直到它能够更好地判断价格上涨是否是一次性的。

美国劳工统计局15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4月 PPI 同比增长2.4%,不及预期的增长2.5%和前值2.7%,增速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4月 PPI环比下降0.5%,降幅为5年来最大,大幅弱于此前预期的上涨0.2%。核心PPI 同比增长3.1%,符合预期;环比下降 0.4%,此前预期环比上涨 0.3%。

美国商务部15日公布的美国4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1%,略好于预期的0%,低于前值的1.4%。美国4月份零售额几乎没有增长,显示出消费者在担心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缩减支出。

近期数据显示出的经济活动减弱和通胀降温,将支持美联储今年降息两次的预期。

多家机构已推迟了对美联储年内降息时点的预测。其中,摩根大通的预测从9月推迟至12月,高盛与巴克莱从此前预测的7月推迟至12月,花旗的预测则从6月调整为7月。

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3月海外投资者的美债持仓连续第二个月显著增长,合计增加2331亿美元,达到9.05万亿美元。日本3月所持美国国债增加49亿美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增加,至1.1308万亿美元。中国大陆3月所持美债下降189亿美元,至7654亿美元。英国成为第二大海外债主,3月所持美债增加290亿美元,至7793亿美元。

公开市场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48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周一至周五操作量分别为430亿元、1800亿元、920亿元、645亿元、1065亿元,因当周共有8361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1250亿元1年MLF到期,公开市场合计实现净回笼4751亿元。

DR007 运行在1.4-1.8%的区间,周一至周四资金面整体均衡偏宽松,周五资金面明显收敛,DR001 周内靠近1.4%后于周五快速上行超20BP。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860亿元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430亿元、1800亿元、920亿元、645亿元、1065亿元。

要闻回顾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定《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引导推动投资者加大科创债投资。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债券产品,完善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发挥信用衍生品的增信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四个月净投放现金3193亿元。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89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768亿元。

•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25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27万亿元,同比增长7.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8万亿元,同比下降33.9%;委托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0.5%;信托贷款余额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5.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39万亿元,同比下降7.6%;企业债券余额为32.8万亿元,同比增长3.2%;政府债券余额为85.93万亿元,同比增长20.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9%。

•为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充分总结“互换通”运行经验、认真听取境内外投资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一是延长合约期限,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以上优化措施。

机构观点

西部证券:降准落地释放的流动性或已较多被政府债供给放量、公开市场净回笼、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等多重因素所吸收。流动性不具备收紧基础,隔夜利率或在1.4-1.55%区间,进一步下行空间受限。长端利率面临降息利好阶段性出尽的压力,主要把握调整中的机会。考虑4月初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前的利率中枢与10BP的降息幅度,十年国债利率若破1.7%,建议关注交易性机会。

财通证券:周一对等关税谈判超预期,随后债市陷入纠结,一方面是关注关税税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二季度经济回落风险降低,此外担心在海外和基本面压力下降的情况下,1-2月紧资金的情况再现,因此资金面稍有风吹草动,债市利率就会跟随向上。从机构行为角度,本周机构降久期的趋势比较明显。保险继续增持超长国债和地方债,其他非银机构纷纷降久期,减持7y以上甚至5y以上利率债,进而增持5y以内利率债。结合季节性来看,5月非银行为主导利率走势,银行、保险、理财的做多思路不变,且负债端压力有限,建议继续做多,调整即买入机会。

浙商证券:权益市场应涨未涨,走出关税摩擦以来最大连续跌幅。债券市场并未走出风险缓释后回调行情,长端表现较短端更为坚挺。股债市场均走出超预期行情,背后逻辑在于市场情绪的快速反转,核心或在于下一阶段关税博弈的边际变化由边际乐观转向中性或边际悲观。短期不确定环境中把握长期确定性:抢出口的确定性较强,或对二季度经济构成有力支撑。市场对下一阶段政策发力预期或有所降温。广谱利率下行趋势并未改变。长期国债或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状态,方向确定,赔率不足构成长期国债短期震荡的主要原因。短期国债持续调整后赔率空间较为充足,等待行情启动信号。当前投资者或对2年国债行情存在较大分歧,10年和30年等长期国债或面临赔率空间约束,退而求其次,5-7年等中期国债或成为性价比较高的投资品种,下一阶段债券市场牛陡或为主要方向。

编辑:张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