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刘玉龙)海能技术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9.06%,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70%,为公司十余年以来首个收入下滑年度。不过,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以来,海能技术订单需求已有所恢复,设备更新政策也将在下半年对公司业绩形成支撑,公司2025年营收增速有望恢复至2023年的水平。
海能技术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1亿元,同比减少9.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07.17万元,同比减少70.99%。海能技术指出,公司净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受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影响,近十余年来首度出现下滑所致。
海能技术董事长张振方说,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2%,2013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超18%。他介绍,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9%,是历史上最差一年。2024年上半年,行业下游整体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其中土壤普查中土壤关键指标的检测项目采购需求下降较多、大专及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受贴息贷款政策延期影响采购需求下降较多,对公司上半年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虽然下半年市场需求回升,但2024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仍下降约9%。
张振方表示,2024年上半年市场需求下行状况具有阶段性特征,去年三四季度经营情况已有所改善。今年1-3月营业收入为5549.92万元,同比增长3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51.94万元,同比增长96.01%。
“从利润角度来讲,2024年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大于营收降幅,主要是我们没有削减三大费用,如研发费用占营收比达18%以上。”张振方说,海能技术综合毛利率约65%,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到16%,年末账上有超1.5亿元现金,做大营收比降本对利润的贡献更大,因此公司没必要采取保守策略。公司将从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力度、提高人均能效等方面发力,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推进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张振方说,科学仪器行业目前处于起势阶段,海能技术今年一季度订单需求回暖、业绩回升体现了公司的发展韧性,为未来取得良好业绩表现打下坚实基础。往后看,三方面因素将对经营业绩形成支撑。
从政策维度看,国家近两年持续发布了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政策更加具象和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产科学仪器的支持,对公司或会有积极影响。
“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主要来自高校,设备更新项目只落地了一小部分。”张振方说,高校的设备更新正在陆续进行,前期以头部院校招标较多。预计海关、市场监管机构下属单位会在下半年逐渐开始进行设备更新,这或将对公司产生生产经营积极影响。
从行业维度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游用户降本增效的重要选择。同时,在科技创新浪潮下,科学仪器领域的研发投入迅速增加,技术进步、产品研发速度远超过去,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
张振方介绍,海能技术目前正加快推进傅立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发转产,有望在今年发布相关产品,并在典型用户中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该产品性能指标可达到国外同类型产品主流水平,满足国内食品、饲料、药品、化工等行业应用的需要,丰富公司产品品种,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记者获悉,海能技术2025年营收增速有望恢复至2023年的水平。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分析,一方面,有机元素分析系列及样品前处理系列是海能技术的核心产品,两者贡献了公司超出一半的营业收入,是公司的“现金奶牛”,科学仪器行业整体市场需求回暖有助于公司构筑基本盘;另一方面,海能技术保持高强度费用投放布局色谱仪领域将为公司打开新增长空间。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