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金融活水如何浇灌“科技之花”?这场推进会有干货

新华社 2025-05-15 23:43

新华财经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吴雨、任军)如何让“科技之花”绚丽绽放?这离不开金融活水精心浇灌。15日,一场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围绕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金融机构倾听企业诉求、介绍科技金融举措,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涌向创新高地。

就在前一天,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对外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作出明确部署。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金融是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此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意义重大。

“因研发周期长、重投入、轻资产等特性,我们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此前很难通过传统信贷获得资金支持。”推进会上,摩尔线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建中回顾了企业曾经的困难时刻,但也欣喜地介绍了近两年的新变化:在去年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多家银行组成银团,迅速完成了对企业数亿元的贷款批复,支持保障了科研项目顺利推进。

作为联合牵头行,中国银行行长张辉此刻就坐在会场的另一边。摩尔线程所谈及的融资变化,正是中行近年来全力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能力的结果。

制定科技金融行动方案、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开发创新积分模型……据张辉介绍,中行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品服务,加强科技赋能,发挥全球化优势,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行力量。截至3月末,中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48万亿元,“十四五”时期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供给累计超7200亿元。

像这样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双向奔赴”、共克时艰的故事,在推进会上还有不少。科技创新有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来拓展空间、优化结构。

“近几年,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支持强度明显提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推进会上表示,科技和金融相互促进、相向而行,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将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当前,科技金融需要破解的难点、痛点依然突出。

“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仍面临很大资金压力”“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还存在堵点卡点”“希望提升股权融资占比”……推进会上,多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谈了困扰和期待,也收获了解答。

此次7部门联合发布的15项政策举措,从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政策、央地联合和生态建设7个方面强化部署,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如何享受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扩围”利好,怎样通过债券市场“科技板”破解股权投资机构“募资难”,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有哪些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的相关人士就相关问题答疑解惑,推进会干货满满。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下一步,相关部门和机构将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切实提升科技领域贷款投放和投资力度,纵深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实,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提供支持,提升融资对接、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的有效性。

一场推进会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但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随着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在金融活水精心浇灌下,“科技之花”将结出更多更优“产业硕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