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华解读】“互换通”上线两周年迎产品扩容 便利境外机构管理利率风险

新华财经 2025-05-15 20:23

新华财经北京5月15日电(王菁)正值上线两周年之际,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再度迎来扩容优化!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宣布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包括延长合约期限和扩充参考利率谱系等操作。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措施有利于境外机构更灵活和有效地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也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巿场。近两年来,参与“互换通”的境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主体地域分布也更加多元化,随着金融高水平开放政策持续走深,外资对我国在岸债券的长期配置需求也有望保持升势。

“互换通”两年“量质齐升” 境外机构利率风险管理成效显著

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上线,此后业务量持续上升。2024年5月,“互换通”机制安排迎来优化,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历史起息的利率互换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

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20家境内报价商与79家境外投资者参与其中,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2万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5万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看,本次产品类型扩容和优化方向包括:一是延长合约期限,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内地和香港基础设施后续将陆续上线相关优化措施。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互换通”机制持续优化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特区政府将继续积极配合国家金融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推动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创新与多元发展,进一步强化香港在国际投资者与人民币资产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角色。

渣打银行香港、大中华及北亚区金融巿场及战略客户主管曾继志对新华财经表示,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并且推出以贷款巿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更灵活和有效地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两年来,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持续推出扩容措施,展示出我国推动金融巿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对新华财经介绍称,参与“互换通”的境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投资者的地域分布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在香港、新加坡,来自中东地区和韩国等地的投资者也已经通过彭博成功开展了“互换通”交易。

另据渣打银行统计数据,2025年一季度,“互换通”成交额超过14,000亿元人民币,按季度环比增长约18%。

“北向”政策利好“引进来” 境内债券与利率衍生品率先获益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自2006年推出以来,交易从无到有,挂钩标的品种及投资者类型日趋丰富,收益率曲线逐渐完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年交易量超过30万亿元的场外衍生品市场。

随着2014年上海清算所推出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其中一些机构获得综合清算会员资格,一方面为客户提供入市备案和代理清算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做市报价和交易终止冲销服务。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宏观策略投研总监李连山对新华财经表示,2024年的利率互换收益率走势与债券收益率基本一致,呈现单边震荡的走势,合约最长期限扩展至30年期,“北向互换通”的境外参与者进一步丰富,交易量也快速增加,标准利率互换集中清算机制的推出便利了市场参与者,市场和机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此背景下,“北向互换通”的持续升级,不仅便利了境外机构的风险管理,亦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在岸债券市场和利率衍生品市场,为境内市场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汪大海表示,“北向互换通”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价值,推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曾继志也进一步指出,随着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增加境内人民币债券的配置,他们对通过衍生品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无论境内效率提升还是境外需求引入,利率衍生品的发展已经展现积极状态。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二部发布的2025年2月银行间本币市场运行报告显示,当月利率互换日均成交额有所增加。2月,人民币利率互换共成交3.9万笔,日均环比增加26.0%;名义本金总额3.6万亿元,日均成交1907.39亿元,环比增加7.0%。

另从价格环境来看,2月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上移,其中6个月、1年期和5年期SHIBOR 3M互换利率分别为1.8692%、1.7675%和1.6243%,较前一个月末分别上行20、23和20个基点。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FR007互换价格分别为1.7763%、1.6463%和1.694%,较前一个月末分别上行14、15和12个基点。

而从机构参与角度来看,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王丽君表示,利率互换往往率先反映机构的预期变动及套保需求,后者再进一步传导至债券市场。随着债券投资获取票息收益以及资本利得的难度逐步加大,使用利率衍生品策略增厚收益的重要性有望逐步上升。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