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15日

新华财经 2025-05-15 08:28

新华财经北京5月15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降准落地释放万亿级流动性

2025年首次降准于今日落地,向金融市场注入约1万亿元流动性,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专家表示,此次降准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后续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权重股发力 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

5月14日,A股市场震荡走强,权重股表现亮眼,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近1%,创业板指涨逾1%,整个A股市场超2300只股票上涨,保险、离境退税、智能物流等板块爆发。市场成交放量,成交额达1.35万亿元。资金面上,数据显示,14日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多只宽基ETF成交显著放量。

分析人士认为,资金做多情绪有所回暖,外部风险缓释带动下短期内市场积极可为,市场上行空间打开,但上行并非一蹴而就,A股市场有望在震荡中上行。

•‍小微盘风格强势修复 相关基金拉响限购警报

自4月7日A股市场大幅调整后,小微盘风格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修复。数据显示,4月8日至5月14日,微盘股指数上行超20%,北证50更是跑出了超36%的涨幅,显著跑赢上证50、沪深300等大中盘宽基指数。多只小微盘风格基金同步出现大幅反弹。

近期,知名小微盘风格基金中信保诚多策略宣布暂停2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限制申购金额也由此前的50万元降至5万元。业内人士提示,如果小微盘风格后期持续上涨,或将面临部分投资者止盈风险,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调。目前小微盘风格或进入情绪博弈阶段,需警惕流动性收紧、部分个股业绩不及预期引发回调等风险。

•‍苹果拟2026年推出折叠屏手机 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日前,记者从供应链公司人士处获悉,苹果给供应商提供的出货目标指引是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这是一款大折叠屏iPhone。预计苹果完成折叠屏iPhone供应商选择后,将会进入NPI(新产品导入)流程。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苹果进入折叠屏手机赛道,或将带来出货量快速增长,也将带动其他品牌加大资源投入,折叠屏手机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上海证券报

•‍近30份估值提升计划出炉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再出实招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央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也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近期,部分长期受破净问题困扰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拿出估值提升计划,在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充分向市场传递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7家破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披露估值提升计划,还有超5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市值管理制度。记者了解到,多数央企已经完成市值管理专班的组建,相关工作机制和流程已初步建立。

•‍MSCI中国指数季度调整 新纳入5只A股

北京时间5月14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其2025年5月的指数季度审议结果。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芯原股份、百利天恒、惠泰医疗、光线传媒海思科5只A股标的。除A股标的外,MSCI中国指数还新纳入了一只港股标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调整结果将于5月30日收盘后生效。

•‍谁在买入银行股

近期,银行股表现抢眼。5月14日,中证银行指数报收于7691.19点,创历史新高。银行股“大象起舞”,谁在买入?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背后推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公募基金应对业绩基准考核调仓买入;二是配置型险资持续买入。

证券时报

•‍七部门: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5月14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7个方面,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根据《政策举措》,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将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完善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要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银行保险券商齐爆发 金融股迎来基金增配机遇

在近期的资本市场中,大金融板块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市场焦点。

5月14日,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其中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板块功不可没,中国人保红塔证券涨停,多只银行股股价盘中创历史新高。

多家机构认为,近期,降准降息、实施公募基金新规、鼓励保险加大权益投资力度等政策释放了较强的信号,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而且将为高股息、低估值且仍处于机构低配的金融板块带来增配机遇。

•‍万科再获深铁集团借款 用于偿还公开债务

万科5月14日晚间公告,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铁集团”)拟向公司提供借款不超过15.52亿元。这是今年以来,万科第四次获得深铁集团借款。综合此前三次借款,深铁集团累计向万科提供的借款金额将超118亿元。

具体来看,本次借款仍限定用于偿还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本金与利息,多数条款与此前一致:期限仍为3年,借款成本维持在2.34%的低利率,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借款方案中未提及增信安排。

证券日报

•‍A股上市公司并购潮涌 布局新赛道重构资本逻辑

近期,A股市场并购热潮涌动。5月13日至14日,十余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并购公告,不仅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劲活力,更折射出产业升级与战略转型的深层逻辑,凸显出当前A股并购市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特征。

记者观察到,现金交易主导、加速布局新赛道成为本轮并购的显著特征。

南宁学院金融专家、博士石磊向记者表示,本轮并购集中体现企业三大战略方向:在科技自主创新领域寻求突破,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技术跃迁,依托产业链延伸增强抗风险能力;把握政策红利,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兴赛道。

•‍借势指数化投资浪潮 债券ETF规模突破2500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规模增量达825亿元,增幅为47.5%。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全市场29只债券ETF的总规模已达2565.46亿元。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型ETF规模激增,存量债券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表明市场对其认可度较高,其在资产配置中能起到稳定组合收益、降低整体风险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选择。

•‍腾讯2025年一季度营收超1800亿元 全业务线加速AI化迭代

5月14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腾讯一季度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润为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经营利润(Non-IFRS)69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毛利、经营利润增速已连续十个季度领跑营收增长。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腾讯的高质量收入保持坚实的增长态势。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腾讯也加大了对元宝应用与微信内的AI等新AI机遇的投入。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这些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

 

编辑: 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