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华财经调查】风电退役潮即将来临 对市场影响几何?

新华财经 2025-05-14 20:52

新华财经北京5月14日电(记者沈寅飞) 绵长的海岸线上,茫茫的戈壁滩中,起伏的高山之间,广阔的草原当中……一个个巨大的风机迎风而动,成为近年来常见的“非自然”景观。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发展。其中风机规模已经连续15年全球累计装机位居第一。与此同时,受前期风机服役期限以及设备更新等因素影响,我国风电产业即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业内预计,2025年后风机退役将进入加速期,到2030年,年退役机组将突破10GW,随之产生的300万吨固体废物中,超50万吨难降解的复合材料叶片将成为最大“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叶片回收产业要跨越“初级阶段”,需政策强制追溯机制、技术创新补贴与市场化定价等多箭齐发,否则风电行业的绿色闭环恐在“最后一公里”功亏一篑。

风电大规模退役潮已近在眼前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其中,风电5.36亿千瓦,光伏发电9.46亿千瓦。未来随着风电光伏新增装机持续快速增长,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为常态。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我国的风电产业企业较晚,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尤其是2005年,国家相关文件明确将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风电行业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中国近20年风电装机规模数据.gif

新华财经根据2010年至2024年的风电装机规模增量计算,近15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装机达到了3000万千瓦以上。

然而大自然赐予无限风能的同时,这些风力发电设备的“寿命”却是有限的。

中车山东风电公司风机寿命管理业务部总经理姜冬说,行业内一般风机的设计寿命在20年左右,但由于早期风机技术以及设备零件短缺等原因,实际多在15年左右提前退役。据此推算,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15年的风机超33GW。

事实上,前几年,我国的一些早期安装的风电发电机组已经零星退役,而一些风场也存在着不少超期服役的风机,正等待着设备更新。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正面临首轮大规模退役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程刚齐说,根据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已有140多个风电退役项目获批,预计2025年后将进入加速期,更多项目进入实质性拆除阶段。

“按照我国陆上风电历史装机规模来看,‘十四五’期间,陆上风电场运行满20年的装机规模约90多万千瓦。考虑到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的政策鼓励以及各地差异,‘十四五’末预计约3000~5000台机组面临改造。‘十五五’末达服役期满20年的风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按现行政策推算,约3万台机组面临改造。我们认为2030年前后退役风机将达到一个新高潮,如何处理好这些退役风机也就迎来的了关键时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原庆丹如是说。

叶片回收循环利用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用无人机在一些风电场能看到的一个特别现象,从空中俯瞰下去成堆连片的老旧风机叶片成为了地上的“牛皮癣”,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无人问津。

一位新疆某风电场的项目人员告诉记者,老旧风机的电机、塔筒等都是很多回收单位的“香饽饽”,大家争相购买。但是风机叶片处理则需要企业贴钱处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还得考虑国有资产的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于是,这些风机叶片不仅不能及时处理,还需要安排专门的场地,同时配置安保人员看守,逐渐成为了项目的负担。”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拆除风力发电机2317台,产生约35万吨的钢材,1.1万吨的铜材以及2.3万吨的复合材料。

然而,近两年的退役风机叶片回收处理却让行业面临着一个尴尬问题。

山东龙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孙泽晓介绍,“近期,叶片回收处置价格已经从早期的3000-5000元/吨下降到1000-2500元/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几百元每吨的超低价。”

孙泽晓说,以目前大量退役的750 千瓦风机为例,其叶片长度通常为20-30米,对应重量约3-4吨。一台风机的三个叶片累计重达10吨左右,加上人工和运输成本,如果跨省处理的话一台风机叶片成本至少在1万元。那些靠压低价格获取业务的企业有可能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理,既污染了环境,又破坏了市场。

龙源环保固废领域首席专家何发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废风机叶片回收处置技术不成熟、市场混乱,影响行业可持续性。风电叶片采用大量玻纤类复合材料,其不可降解的稳定性是风机叶片的特点也成为后期处置的难点。面对即将到来的风电机组大规模退役潮,需未雨绸缪地解决退役叶片处置难题,既要承担环保责任,也要兼顾行业的可持续性。

原庆丹认为,作为新型固废的废叶片如何资源化利用,是妥善应对退役风电的难点之一,市场关注度较高。但就实际现况而言,短期内可产业化落地的项目主要以梯次利用或机械粉碎等低附加值技术流派为主,项目盈利能力仍然依赖前端收取的废叶片处置费。产业处于起步期和初级阶段,企业大多处于观望阶段或投资机会分析阶段,真正投入足额研发费用的只有少量数企业。

需走好退役风机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对于即将来临的大规模风机退役潮,特别是风机叶片处理,部分企业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投入。

如龙源环保与龙源电力合作,已于2024年在辽宁省法库县建成1000吨/年退役风机叶片回收利用示范产线;与张家口市政府签署共建“无废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建设工业化放大示范产线——10000吨/年退役风机叶片资源化回收利用示范产线。

再如中车山东风电公司针对退役叶片大规模处理拆解难、处理成本高的行业痛点难点,提出“分散式+集中式”相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至2024年底,该公司完成废旧风机叶片高效智能处理产线的研制,适用于退役风机叶片的绿色回收、智能破碎、高值化循环再利用。

上述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风机叶片的可回收和环保处理需要企业投入上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研发成本。“这些是央企的战略性投资也是社会责任所在。”

事实上,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似乎采用了更多的策略性转变。孙泽晓介绍,在回收价格较高的时候,山东龙能新能源公司主要是从前期的回收价格中获取利润,后期的衍生品保本卖出。而目前由于回收价格太低,他们则将盈利方向转向了叶片的利用方面。如通过利用风机叶片生产出人工鱼礁,因其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鱼礁,价格低于市场价一半。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处理叶片+加工制作后,相对利润可达到20%左右。

原庆丹说,如何有效利用再生资源,如何避免不规范利用处置带来的土地占用和环境风险,是风电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后一环。

“退役风机处置尤其是风机叶片的处理成为绿色能源发展‘最后一公里’的内容,它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预计到2030年,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级别。”程刚齐说,目前全国具备规模化处置能力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相关企业更多是在做技术储备和示范项目。但随着退役风机叶片的总量上升,这种格局在未来可能很宽会发生变化。

多位受访人员表示,面对大规模的风机退役潮来临,从长远看,这个产业要健康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管齐下。首先是鼓励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可回收叶片和退役风机处理的研究投入。其次,需及时制定应对大规模风机退役处理的可行性政策,如针对目前部分回收企业违法处理风机叶片的现象出台风机叶片处理可追溯机制。此外,还要尊重市场规则,避免投入的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

“如果做得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风电循环经济的标杆。”多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