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午评:沪指半日涨0.19% 港口航运板块再度大涨 多只银行股再创新高

新华财经 2025-05-14 11:54

新华财经北京5月14日电 (胡晨曦) 沪深两市三大股指5月14日表现分化,沪指低开后持续调整,临近午间收盘时震荡上扬并翻红;创业板指则震荡下挫,最终小幅收跌。盘面上,港口航运板块再度大涨,中远海发宁波海运南京港连云港等多股涨停;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股拉升,银行板块A股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农业银行上海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化工股反复活跃,红墙股份等多股涨停。下跌方面,光伏板块出现调整,大全能源跌超7%。

至午间收盘时,上证指数报3381.17点,涨幅0.19%,成交额约2789亿元;深证成指报10261.62点,跌幅0.26%,成交额约4380亿元;创业板指报2057.72点,跌幅0.22%,成交额约2031亿元。

热点板块

盘面上,港口航运、保险、物流、统一大市场、稀土永磁、钛白粉等板块和概念股涨幅居前;光伏设备、贵金属、消费电子、BC电池、脑机接口、露营经济等板块和概念股跌幅居前。

机构观点

银河证券:梳理电子行业一季度,AI基础设施建设所带动的相关硬件如AI算力、PCB等板块保持了业绩的高增长,看好AI+重铸电子行业生态,并推动相关硬件的更新与迭代。消费电子板块受到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淡季不淡,苹果产业链业绩稳健增长,行业后续多重创新包括液态金属、AI眼镜、光学创新等有望推动相关供应链业绩持续提升。

天风证券:中长期建议持续重视“AI+出海+卫星”核心标的的投资机会:海外线AI核心方向如光模块&光器件、液冷等领域值得重视,持续核心推荐;此外国产算力线如国产服务器,交换机,AIDC、液冷等方向核心标的建议积极关注。海风行业国内加速复苏,海外出海具备良好机遇,积极把握产业变化,核心推荐海缆龙头厂商。近期看到卫星互联网产业国内动态进展呈现,看好后续产业受催化拉动。

中信证券:风电板块2024年盈利筑底,2025年一季度淡季不淡,出货和盈利迎增长拐点,为全年增长奠定高景气基调。受益于国内外风电需求放量,在价格企稳回升+成本持续改善+产品和销售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预计风电产业链整机、核心零部件等环节均将迎来量利齐升,且海上、海外风电市场有望引领行业增长。

消息面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国务院立法计划》)。

《国务院立法计划》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突出立法重点,以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一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列明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金融法草案、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等;二是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修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等;三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列明商标法修订草案,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四是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列明社会救助法草案、医疗保障法草案、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等;五是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列明水法修订草案,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六是在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方面,列明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监狱法修订草案等;七是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列明对外贸易法修订草案,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商事调解条例等。同时,《国务院立法计划》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维护国家安全、加强涉外法治急需的立法项目和推进国防军队建设等立法项目,作了概括性安排。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3%。4月份,东部地区增长较快,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其中,部分经济大省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浙江、广东、北京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3%、6.6%和5.4%,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实现加快发展。

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5月14日,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拓展丰富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产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用好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上市养老产业企业非公开发行、转让证券提供服务。支持国有企业发起设立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本市银发经济产业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和骨干企业,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科技创新和并购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养老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用好外汇管理政策,探索提升养老产业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养老产业企业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模式下自主借用外债,进一步满足养老产业企业的跨境融资需求。鼓励地方金融组织立足自身职能,找准市场定位,为养老产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