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13日

新华财经 2025-05-13 08:24

新华财经北京5月13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A股港股携手反弹 机构坚定看好中国资产

5月12日,市场风险偏好回升,A股和港股市场均出现高开高走行情。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近1%,创业板指涨逾2%,整个A股市场超4100只股票上涨,军工、苹果产业链、机器人等概念板块爆发。市场成交放量,成交额为1.34万亿元。港股市场也出现放量反弹,恒生指数涨近3%,恒生科技指数涨逾5%。资金面上,数据显示,12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30亿元。港股上市公司积极回购,截至5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5月以来回购总金额超27亿港元。

分析人士认为,A股和港股市场估值均具有性价比,A股市场有望在震荡中实现中枢的逐步抬升,港股市场中长期来看投资价值仍然较高。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景气度高企 三类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随着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度不断提速、海内外多家巨头加码布局,产业链投资机会受到投资者青睐。数据显示,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5月12日大涨3.69%,指数自4月9日以来累计上涨26.74%。

中国银河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机械组组长鲁佩看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有三类企业值得重点关注。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确定性”强的标的,有明确订单、业务或投资层面合作协议、产品进展、扩产举动的厂商,有望伴随本体公司规模化交付迎来业绩增量。其次需要关注格局好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其中核心体现在价值量高、不可替代性强等。最后是边际变化对应的稀缺标的,目前多集中在灵巧手、传感器、小脑“运控”、具身大模型等。

•‍脑机接口行业商业化提速

5月1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此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陆续出台政策,鼓励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此外,技术突破与产业规范并行。近日,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专利与知识产权”在线平台正式推出。与此同时,阶梯医疗超柔性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展也于近日发布。业内人士称,在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催化下,脑机接口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上海证券报

•‍更大力度“引长钱” 着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

在业内人士看来,更大力度“引长钱”,既是“稳市场”的关键一环,更是“活市场”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增量资金,有助于熨平短期波动,护航市场行稳致远;另一方面,“长钱”持续入市有望催发出更具活力的资本市场,进而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中国资产价格上扬 市场信心大提振

5月12日,中国资产价格迎来强劲上扬,A股与港股市场均呈现火热景象,投资者情绪高涨,市场信心得到显著提振。 展望后市,多数机构认为,随着近期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叠加中国在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优势,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将成为增量入市的关键力量,中国股市有望进一步走高。

•‍云南铜业拟购凉山矿业40%股份 A股公司掀起矿产资源并购热潮

近期,A股掀起一股矿产资源并购热潮。继安宁股份宣布拟斥资65亿元收购经质矿产后,云南铜业也披露计划收购凉山矿业40%股权。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兴业银锡、西部黄金川发龙蟒中钨高新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出手,布局矿产资源。另有中铝集团、盛达资源等宣布将积极推进矿产资源项目的并购。

某券商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表示,当前矿产资源领域的并购整合热潮,一方面印证了全球矿产资源行业正处于景气周期,部分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和新能源产业增长催生了行业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企业对资源安全保障的战略性布局,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并购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证券时报

•‍五部门推动南沙加快建设跨境资管中心 支持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支持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为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5月12日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又被称为“南沙金融30条”,从创新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广州南沙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贵州茅台业绩会回应热点 “十四五”技改项目有序推进

5月12日,贵州茅台召开了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市公司董事王莉(代行总经理职责)领衔高管层参会交流,正面回应了投资者有关茅台产能、i茅台、茅台1935等热点话题。

会上,王莉表示,近两年,整个白酒行业经历了从上升到调整、从无序向有序换档的过程,市场份额、产业资源向头部企业、核心产区集聚的效应逐步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需要积极顺应“理性消费”时代的特点,做好产品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

•‍私募机构风险偏好不降反升 4月近千只产品创净值新高

4月,尽管A股的震荡颇为剧烈,但伴随着国内政策加码预期增强,私募机构的风险偏好反而出现了上升。当月,有974只私募产品的净值创下历史新高;证券类私募产品合计备案1170只,连续3个月增长。

证券日报

•‍年内三大交易所受理13家企业首发上市申请

据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三大证券交易所合计受理13单企业首发上市申请,其中多为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既体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积极预期,也是对政策支持的有力回应。一方面,政策持续引导资本市场聚焦“硬科技”,为科技企业上市开辟更多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严监管机制确保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才能顺利过审,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年内新增66单重大资产重组 同比增长144.44%

A股并购重组热度持续攀升。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上周(5月6日至5月10日)有2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最新公告。另外,截至5月12日,年内A股公司发布66单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144.44%。

受访专家认为,未来,随着“并购六条”配套措施落地,对科创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审核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配套融资和支付方式也将更加灵活,从而进一步激活并购重组市场。

•‍“百亿私募阵营”持续扩容 量化机构年内业绩领跑

私募基金行业头部格局正经历新一轮洗牌。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百亿元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增至87家。在行业整体扩容的同时,内部“优胜劣汰”态势明显——4家私募机构暂时退出“百亿阵营”,而7家私募机构则实现新晋或重返,其中包括4家量化机构及3家主观机构。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