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13日电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外贸大省“勇挑重担”,展现出较强的支撑作用。一季度,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七地的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
近期,外贸大省部署了系列举措,包括对接内销渠道、拓展国际多元市场、强化融资保障等,以“政府搭台、平台赋能、企业唱戏”的合力稳外贸。
“搭平台”助企业“以变应变”
“过去做代工,国外订单购买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但在国内消费市场,这套‘打法’完全行不通了。要想实现外贸转内销,必须做好国内品牌,产品要贴近消费者,按照国人喜好‘量体裁衣’。”新疆溢达集团旗下品牌十如仕总经理蔡崴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像溢达集团这样寻求外贸产品转内销的企业不在少数。“出口转内销”并非简单的渠道切换,而是一场涉及标准衔接、品牌重塑、数据切换的全方位转换。
面对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各方面诉求,央地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服务,帮助企业“以变应变”。
近期,商务部组织的外贸优品中华行地方站的活动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外贸大省陆续开展。在活动上,轻工、纺织服装、食品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开展了产销对接、品牌对接、渠道对接。广东、浙江等地还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
为了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切换“卡点”,山东大力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广统一“三同”标识,培育558家“三同”企业;广东深圳此前发布工作方案,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与港澳地区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结果互认。
“走出去”拓展多元市场
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外贸市场多元化,去年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不少外贸大省瞄准这些新兴市场,通过商会平台、数字化平台等渠道帮助外贸企业进入新兴市场。
由上海市商务委牵头、20余家市级部门组成了服务重点“走出去”企业的协调工作机制,编制了“出海”政策“服务包”、重点行业“走出去”指导手册、《对外投资合作合规指南》等;湖南正在制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拓展非洲、东盟、中亚、中东等多元市场。
企业拓展市场离不开贸易、法律等信息服务。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日前表示:“我们将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公共信息服务,编发外贸促进信息、国别贸易指南等,为外贸企业提供相关国家营商环境、供需情况等信息,不断完善海外贸易服务体系。”
外贸大省拓展多元市场成效渐显。数据显示,一季度,外贸大省对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实现增长,对其中89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增速好于整体水平。
一揽子金融政策护航外贸企业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三部门均提及对外贸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比如,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助力纾困解难。
外贸大省也部署了系列金融支持外贸的举措。山东提出,深化“商务+金融”工作机制,加大“齐鲁电商贷”投放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金融产品,满足外贸企业拓内销需求;推动保险机构丰富内贸险品种,提高承保及理赔效率,降低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市场风险。广东近期出台的金融促进外贸稳量提质专项方案部署了10条任务措施,进一步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强化政策引导和金融服务保障。
“加大低成本资金支持,可以缓解小微外贸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险机构丰富内贸险品种,有助于促进出口转内销,有助于内外贸一体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称。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6.9%,4月以来的出口总体延续平稳增长的态势。商务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丰富稳外贸政策工具箱,适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措施。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