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12日电(王柘)上周(2025年5月6日至5月9日)“双降”落地利好债市短端走强,长端则受止盈情绪影响,表现相对偏弱。期限利差走阔,利率曲线趋向陡峭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BP至1.635%,与1年期国债利差扩大5BP至接近22BP。
此前长债走势已隐含降息预期,在降息落地后上演“利好出尽”,同时关税方面消息及权益市场走强也对长端形成一定压制。
周末消息,中美经贸高层会谈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当地时间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中美双方将尽快敲定相关细节,并将于5月12日发布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
A股三大股指12日全线高开。国债期货全面低开,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走高2BP。
行情回顾
2025年5月9日,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50年期较2025年4月30日分别变动0.98BP、-3.31BP、-4.26BP、-2.7BP、-3.52BP、-3.63BP、-10.36BP、-3.93BP。
具体来看,周二,公开市场净回笼超6000亿元,叠加关税消息继续压制债市情绪,交投偏谨慎,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收益率全天震荡,平收于1.621%。周三,早间消息,中美将在瑞士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双降”落地,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短暂快速下行,低点触及1.61%,随后在止盈推动下转为上行,250004收涨1.5BP,报1.636%。周四,降息落地带动资金利率下行,债市整体走强,250004收益率下行1BP至1.626%。周五,4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债市涨势未能延续,陷入震荡调整,250004收益率下行0.1BP至1.625%。
国债期货全周震荡,超长端表现更弱,30年期主力合约全周下跌0.39%,1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01%,5年期主力合约持平,2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02%。
中证转债指数震荡上行,全周上涨1.32%,收盘报427.47。
一级市场
上周利率债合计发行48只、5685.79亿元,其中国债发行7只、3710.0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发行20只、4631.20亿元,地方债发行35只、4764.59亿元。
国开行发行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品种包括182天贴现、2年DR浮息、3年清发固息,募集资金分别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项目及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
据已披露公告,本周(2025年5月12日至5月16日)利率债计划发行59只、7742.50亿元,国债计划发行5只、5500.0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计划发行3只、120亿元,地方债计划发行56只、7472.50亿元。
海外债市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周初震荡走低,后两个交易日转为上行,全周收益率普遍收涨。10年期美债全周累计上涨7BP,报4.38%。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7BP至3.89%
美联储于周三(5月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0%不变,这是自今年1月和3月会议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美国国债收益率当天全面回落,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低点触及4.26%,2年期触及3.75%。
这是美债收益率连续第二日走低。周二(5月6日)时,由于美国财政部招标发行的10年期美债需求从前期低位回升,市场抛售情绪短期得到部分修复,美债收益率整体回落。
美联储发布的声明显示,美联储认为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声明中说,近几个月来美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依然稳固,但通货膨胀仍“一定程度上处于高位”。美联储警示,“失业率上升和通胀加剧的风险有所增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5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剧,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仍然是适当的。在被问及关税的实际影响时,鲍威尔表示,关税带来的冲击尚未真正显现在经济数据上。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仍在不断演变中,其对经济的影响仍然“高度不确定”。如果已宣布的大幅提升关税持续实施,可能会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失业率上升。他表示,通胀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也可能会“更加持久”。
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在白宫宣布,美国与英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部分撤回特定领域的关税,进一步扩大双方产品的市场准入。然而,协议的诸多细节尚待敲定,美方此前加征的10%所谓“对等关税”也未取消。
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每年从英国出口到美国的前10万辆汽车将按照10%的额外关税税率征税,超过部分则按25%的额外关税税率征税。英国将削减或者取消非关税壁垒,对美国牛肉、乙醇、谷物等产品及一些工业产品扩大市场准入。
英国政府当天在官网发表声明说,英美将互相削减关税。英国出口至美国的钢铝产品的关税将被取消。英国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关税将由现在的27.5%下调至10%。此外,在一定配额内,英国的农产品出口美国也将实行零关税。英国将把自美国进口的乙醇的关税降至零。
公开市场
上周四个工作日央行公开市场分别开展4050亿元、1955亿元、1586亿元、7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周二、周三分别有10870亿元、5308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合计共回笼7817亿元。
假期后叠加降息落地,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DR007运行在1.4-1.8%的区间。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8361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二至周五分别到期4050亿元、1955亿元、1586亿元、770亿元。周四还将有1250亿元MLF到期。
要闻回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第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第三,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第四,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第五,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第六,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第七,设立5000亿元“促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第八,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3000亿元。
第九,将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第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主要包括:一是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科技创新债券含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二是发行人可灵活设置债券条款,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更好匹配科技创新领域资金使用特点和需求。三是为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提供便利,优化债券发行管理,简化信息披露,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四是将科技创新债券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估。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贴息、担保等支持措施。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沪深北交易所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进一步拓宽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在继续支持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挥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依法运用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优秀管理团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制定并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涵盖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鼓励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重点支持民营企业,通过配套措施持续提升其融资便利性。在募集资金使用上,科技型企业可将资金灵活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关键环节,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股权投资机构可通过基金出资、股权投资等形式,将募集资金投向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精准“输血”科技产业。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虽然本次降准降息落地后,资金利率中枢有望在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跟随政策利率下行,不过考虑到年初以来资金价格长期高于政策利率20-30bp,并且4月以来快速下行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在1.65%左右横盘震荡,或已隐含了相当幅度的降息预期,此次10bp降息后,负carry现象仍可能对利率下行构成约束,随着关税影响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中美贸易谈判的持续演化,债券市场有待在基本面与外部博弈中寻找新的方向。
中金公司:央行此次的系列宽松政策一方面是聚焦补充银行长期稳定负债缺口以及缓解负债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则是聚焦稳定市场信心,对股市和楼市进行相关呵护。预计在降准降息等带动下,货币市场利率有望迎来新一轮补降,并将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随着汇率约束的缓解,货币市场以及短端利率的补降可能都是刚刚开启。预计到年底,1年期存单利率会降至与1年期存款利率接近的水平,来缓解各种利率体系的扭曲,也就是1年期存单利率可能从目前1.7%附近降至1.0%附近。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短端利率下降,中长期债券利率也会随之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到年底可能降至1.3%附近,收益率曲线牛市变陡,实际利率下行,但金融体系的息差也可以适度回升,以达到双赢状态。目前仍建议投资者积极配置中国债券,包括适度延长久期以获得更高净价回报。
民生证券:于短端而言,“双降”落地形成利好,后续数量型工具的呵护也将利好短端,但趋势性下行的动力或取决于资金利率下行空间的打开,目前演绎来看有此趋势,节奏或需渐进式评估。于长端而言,由于此前已隐含一定降息预期,降息落地后短期内仍以震荡为主,中期维度破局关键或在于出现新的资金信号,主要为降息,这背后一方面取决于关税博弈下国内基本面的演绎,另一方面则是海外经济体的降息路径,是否打开国内的宽松空间。
编辑:张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