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9日电(王菁)随着债市“科技板”正式出炉,银行间市场积极响应、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通过丰富支持主体范围、拓宽募集资金用途、优化注册发行安排、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强化存续期管理、完善配套机制等多种举措,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间科创债目前致力于鼓励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为高新技术创新引来“源头活水”;同时,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培育“耐心资本”。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将助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生态体系。
银行间科创债融资需求旺盛 首批发行注册规模达210亿元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服务科创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为科创票据,引导大量资金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2025年1月1日至4月21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科创票据共计173只,规模为1610.10亿元。
随着科创行业的日益壮大、中长期资金需求的逐渐增长,更精准、更期限适配的债务融资需求被业内关注,由此债市“科技板”应运而生。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以下简称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随后,交易商协会宣布重磅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通过丰富支持主体范围、拓宽募集资金用途、优化注册发行安排、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强化存续期管理、完善配套机制等多种举措,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曹媛媛表示,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8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不仅是市场的一次重要创新,也是加快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的一次关键机遇。
在系列政策规则的积极引导之下,符合条件的主体对创新融资工具展现出强烈热情,数十家机构积极参与注册发行。5月9日,由交易商协会主办、北金所承办的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在京举行。截至5月8日,银行间市场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210亿元;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规模合计180亿元。
其中,26家科技型企业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235亿元。立讯精密、科大讯飞、吉利控股等9家民营企业,中创新航、浪潮电子、京东方、晶合集成等公众企业和地方国企公告发行,22家企业预计发行规模150亿元;迈威生物、蔚能电池等4家科技型企业进入注册通道。发行人所在区域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自治区。
同时,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155亿元。元禾控股、鲁信创投、金合盛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公告发行,预计规模6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毅达资本、金雨茂物、泰达科投、中科创星等10家股权投资机构进入注册通道,其中7家为民营企业,多家机构设置票面利率跳升、转股等条款。
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包香明介绍称,推出科技创新债券之后,市场反应热烈,首批36单科技创新债券当中,既包括京东方、科大讯飞等22家科技型企业,也包括元禾控股、鲁信创投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其中,民营企业9家,发行规模63亿元。交易商协会将全力做好债券市场"科技板"配套制度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培训推广等工作。
另从后续投资角度来看,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对新华财经表示,创新债券品种需要严格把握金融产品三个基本属性,即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具体到“科技板”而言,初创企业、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的成长属性不容忽视,为了维护二级市场稳定表现,建议对“科技板”债券投资者做出一定限制,例如仅允许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等。
“科技创新是一项没有终点的长跑,金融支持更需要持之以恒,”曹媛媛表示,投资主体对科技创新债券要树立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积极参与市场投资与交易,提高科技创新债券交易活跃度,共享科技红利。
多元化增信措施分摊风险 募集资金直达科技创新“靶心”
丰富多元的增信措施,可以为科技创新债券“保驾护航”。据交易商协会所述,依托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政策性工具,通过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采用共同担保、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信用风险,协同助力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筹集长周期、低利率资金。
“完善风险分担相关配套机制十分关键,”在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看来,鼓励多元化增信发债方式,能够有效为相关主体特别是民企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解决民企融资痛点、切实压降融资成本。
新华财经获悉,目前已有10余家发行主体引入多元化增信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性工具与市场化增信合力,创新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
具体来看,东方富海、中科创星、毅达资本等股权投资机构积极探索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这一新型政策性支持工具;应流机电借助“第二支箭”首次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助力蔚能电池,通过资产支持票据盘活科技型企业存量资产;西科控股、鲁信创投等引入金融机构创设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进行增信;中金环境、无锡创投由母公司提供担保。
而从募集资金使用要求来看,交易商协会在日前的通知中指出,科技型企业可将资金灵活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关键环节,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股权投资机构可通过基金出资、股权投资等形式,将募集资金投向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精准“输血”科技产业。
目前,数十家率先发行注册的项目正在践行相关募资要求。其中,科技型企业的行业全面惠及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募集资金灵活运用于补充企业营运资金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而股权投资机构将募集资金精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为该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西科控股财务总监杨婷在路演现场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西科控股此前主要依托股权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实现资金筹措,在债券市场上是‘新人’,科创债券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募集资金可专项用于权益性投资领域,这为科技孵化平台提供了关键性资金支持。”
据介绍,西科控股本次债券募集资金不低于80%的部分将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主要投向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光子产业,切实贯彻“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政策导向,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强动能。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