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记者刘玉龙)7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等方面提出25条具体举措。行动方案旨在完善长效制度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公募基金行业努力给投资者带来更优回报。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改革措施比较聚焦、重磅的内容涉及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三个方面。
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的管理费率。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须少收管理费,有力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要有一个业绩比较基准。记者获悉,目前证监会正在加紧完善规则,将尽快出台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同时基金业协会正在加快建立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库。
关于完善考核评价,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将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利益的指标引入考核体系,相应降低产品管理规模排名、基金公司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跟投本公司管理产品的比例和锁定期要求。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产品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更好体现与投资者的“同甘共苦”。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并在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经过27年发展,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比较好,目前管理规模超32万亿元,其中权益类投资基金超过8万亿元,行业148家基金管理公司和众多销售机构、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
据悉,为了确保改革平稳落地,监管部门将采取新老划断的方式,区分新旧产品、大小机构等,存量产品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逐步修改。
如在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开。
不过,记者获悉,对公募基金行业2025年的考核将按照行动方案实施,因此公募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将严格按照行动方案相关要求落实。同时,监管部门也将加快修订跟投比例等规范性文件,推动行动方案平稳落地。
深化公募基金改革是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证监会表示,将平稳有序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促进行业持续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