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华解读】债市“科技板”正式出炉!精准匹配不同周期融资需求 为实体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新华财经 2025-05-07 16:24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王菁)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持续加大对科创企业和科创用途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5月7日,备受关注的债券市场“科技板”实施纲领正式推出,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相关事宜,随后沪深北交易所发布配套通知,进一步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

业内人士表示,“科技板”精准聚焦三类主体,构建“债贷股”联动的融资体系,有利于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创新动能。

多部门高效推进协同发力 业内积极筹备发行事宜

从债券市场“科技板”制度设计来看,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二是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三是支持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称,前期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积极与人民银行与证监会沟通。目前有近5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对新华财经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专项资金,定向用于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途径,有利于破解传统信贷与科创需求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对于科技型企业,可依托科技创新债券资金支持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等,形成“技术信用”驱动的融资新模式;对于符合要求的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可以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化解早期科技项目募资难问题。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小建对新华财经指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不仅可以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债券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设立,不仅是融资工具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突破。”通过多元化债券产品、政策激励与市场化机制的结合,有望系统性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

此外,不少地区也展现了对“科技板”债券融资的积极反馈。新华财经获悉,深圳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时卫干此前表示,“深圳是一个科技特色鲜明的城市,有能力也应该在全国率先推动落实科创债的发行,包括加强债券融资项目储备,储备不少于10个优质项目资源;强化债券发行主体培育,力争2025年全市通过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实现债券融资规模超1万亿元;持续优化债券融资环境,研究建立全市债券融资后备资源库,搭建金融机构、投资者与发债主体对接平台。”

弥补差异化科创融资需求 避免“短债长投”期限错配风险

业内机构认为,相较于存量科技债券与科技票据发行主体,债券市场“科技板”融资企业项目或具备更高的“科技含量”,这也是“科技板”推出的必要性,即更加精准支持重要、前沿等科创项目的快速发展。

科创债券市场发展至今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痛点,”李小建指出,科创企业需要长期资金用于研发和成长,但目前存量个券仍以短期为主。同时,科创债发行主体涉及的行业多为建筑、公用、交通运输等传统领域,信息技术、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发行规模还很小,也反映出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在此基础上,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李小建表示,例如“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通过发行债券,金融机构可以获取低成本、长期限、高风险偏好的资金,提高了金融结构服务科创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早期初创企业,私募机构发行长期债券能引导资金投向此领域,解决其因高风险难以获得传统融资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新华财经分析称,“科创活动实际上有一些共同特点,早期时资金需求不大,但不确定性较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尤其是成为市场化产品后,需要大规模生产销售时,则需要大量资金,此时就需要金融工具能够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债券市场的资金支持非常合适。”

“除了科技企业外,其他服务于科技企业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来债券科技板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例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若发现有较好的需要支持的科技企业,但自有资金很难满足,就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科技版定向的科技创新类债券筹措资金,用于投向他们所支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赵锡军解释称。

同时,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进而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支持科技产业发展,也是债市“科技板”的重要特点和差异化发展路径。明明认为,这与科技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相契合,避免“短债长投”的期限错配风险,再结合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工具,可以形成“债券融资+信贷支持+股权投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多方参与者“蓄势待发” 评级与估值积极拥抱科创债新机遇

另从其他第二方和第三方角度来看,“科技板”之下的债券信用风险评估逻辑也需要不断升级。截至2024年末,科创类债券存量规模16416亿元;其中无债项评级占比52.32%,AAA级别占比42.81%,AA+级别占比4.76%,无AA及以下债项。从发行人股东性质看,地方国企占比58.70%,央企占比32.76%,民营企业占比5.30%。

051de280373144b6916c26cccd8d7fbf.png

“摒弃以资产、规模为重心的评级思维,注重前瞻性分析和预测,强化对技术实力全链条评估,”在孙静媛看来,针对科创企业技术迭代快、成长弹性高的特点,“科技板”之下的债券评级更需要捕捉企业未来增长动能,构建围绕技术能力的多维度评估矩阵,客观评价企业技术驱动价值,帮助投资者识别“明日之星”。

孙静媛还透露,“实际上,为积极响应‘科技板’市场建设机制,中债资信已经构建了‘3+1’的科技创新债券评级体系。”具体来看,“3”代表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发行主体,“1”代表科技创新债券的评级方法。这套方法体系既可形成有区分度的评级结果,又有利于增强投资人对“科技板”债券投资的灵活性,促进市场发展。

中债资信业务创新部负责人宋伟健则谈及,不仅是评级业务升级,未来科创债券的科学合理估值也需给予足够重视。“这一方面能够帮助科创企业确定合理的债券发行价格,吸引投资者的同时避免定价不合理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优化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科创企业融资环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