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记者吴丛司、刘玉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加力加劲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加强增量政策储备,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李云泽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八项增量政策精准聚焦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如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加力扩围等,既着眼当前稳增长需求,更立足长远发展,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近期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
据李云泽介绍,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以下八项增量政策。
一是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二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三是调整优化监管规则,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四是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稳企业稳经济。
五是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六是修订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七是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八是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更好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这八项增量政策体现了监管层“稳市场、稳预期、强创新、促转型”的综合考量,也是对当前房地产、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保险及外贸领域现实痛点的“对症施策”。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表示,八项增量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瞄准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如服务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丰富资本市场投资资金来源、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不仅有助于解决相关领域的金融服务问题,而且有助于更好稳定股市楼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振消费,更有助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稳楼市、稳股市、稳外贸
在稳楼市方面,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扎实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打赢保交房攻坚战。目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房地产“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7500多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28%。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包括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李云泽表示,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房地产是我国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这既是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该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区分开来。
董希淼表示,协调机制自建立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压实房地产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强化金融支持与服务,助力推动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协调机制重在落实,其中金融机构主动而为、加强服务是关键。
在稳股市方面,李云泽表示,前期开展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为股市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增量资金。上个月,金融监管总局又上调了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比例上限,进一步释放投资空间。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的积极性,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曾刚表示,此举意图让保险资金更大规模、更多元化地进入实体经济,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不动产、基建和新兴产业等领域,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也有利于拉长市场资金久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实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董希淼认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规模大、稳定性较强等特点。从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看,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过4.4万亿元,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险资的主要投资方向,其中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9%。此次进一步上调权益类资产比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结构,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这一长期“耐心资本”优势,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健发展。
在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看来,此次发布会召开节点本身就体现了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目标。从短期A股市场所处的节点看维度,政策布局和业绩关键验证期刚过,后续外需回落压力可能逐步显现,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主要矛盾。
在稳外贸方面,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把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优惠费率,实施快赔预赔;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
曾刚认为,政策针对当前外部环境挑战,通过创新贸易信贷、保险保障、跨境结算便利等举措,为外贸企业和“走出去”企业精准赋能。尤其是帮助受地缘摩擦、关税壁垒影响的小微外贸企业撑起金融“保护伞”,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AIC陆续扩围 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
“我们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近日即将陆续批复,今天我们就会批复一家,推动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李云泽表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加力扩围,目前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有序开展,18个城市试点银行“首单”业务都已经落地。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目前银行业服务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创企业的主要模式以各种类型的投贷联动为主,是传统信贷与投行、投资等直接融资手段相融合的模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融资更居主导地位,信贷资金作为流动性补充,同时配套以其他多元综合服务。
王剑进一步表示,对银行而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直投业务试点的扩大有利于丰富业务板块,全面服务科技企业。最终的收益并不仅仅体现为股权直投业务的盈利,还更多体现为这些科技企业客户带来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各方面收益,以及它们科技突破之后对产业上下游乃至整个经济体的外部收益。
“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情况下,发展科技金融需要充分发挥银行业务的作用,丰富完善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AIC是商业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丰富金融服务渠道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娄飞鹏表示,国有大行旗下的AIC背靠母行,不仅有较强的资金支持,而其可以充分利用母行的客户和渠道资源,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至全国性商业银行,不仅有助于AIC更好支持科技和民营企业,而且有助于增强科技和民营企业对融资获取,从而更好的发展。
娄飞鹏认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需要坚持发展定位,不断优化完善制度流程,增加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调研,在提高自身对创新技术加强研判的同时,借助外部专家等的力量予以加强,更精准研判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态势,充分利用保险资金等外部资金拓展股权投资资金来源,从而更好的服务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
在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方面,李云泽表示,将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更好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伴随高失败率与技术风险。”曾刚认为,制定科技保险及扩展其保障范围,有助于完善科创企业风险分担体系,促进金融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持,实质性增强科技创新的“韧性”。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