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王菁)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再传利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十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举措,其中包括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及,将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科创行业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等特性,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既是融资手段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突破,将对我国科创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兑现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机制,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今年3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债券市场‘科技板’会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需求和股权基金投资回报的特点,完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发行成本,引导债券资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潘功胜称。
近期,相关政策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5月7日早间,潘功胜表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通过多元化债券产品、政策激励与市场化机制的结合,有望系统性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新华财经表示,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并加大中长期债券的发行力度,有望带动更多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企业,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科创企业存量债务融资工具表现向好
近年来,我国科创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末,科创债券存量规模16416亿元,占我国信用债存量的3.32%。2025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发行405只科创债券,规模合计3727.56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科创公司债发行197只、1930.33亿元,科创票据发行208只、1797.23亿元。
按品种分类来看,2024年的科创公司债发行规模占比49.63%,科创票据发行规模占比21.11%,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占比25.35%,可以看出科创债目前仍以公司债、科创票据为主,其他品种占比很小,平均存续期期限较短。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存量的科创公司债与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更加侧重于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进而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支持科技产业发展,这也是此前所述债市“科技板”的重要特点和差异化发展路径。
明明也进一步指出,这与科技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相契合,避免“短债长投”的期限错配风险,再结合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工具,可以形成“债券融资+信贷支持+股权投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持续关注创设工具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包括明确科技板债券发行标准,优化审核流程等。“田轩认为,相关举措将持续吸引优质投资者参与,构建良性市场生态,确保资金精准流向高潜力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了更好服务于科创企业债券融资,不少评级机构已经探索升级配套业务。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对新华财经表示,“评级机构需要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可靠的评级结果,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融资。在此过程中,评级公司应突破传统评级逻辑,构建与科创企业特征适配的信用评估体系。”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