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五月的川西高原,生机盎然,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现场涌动着澎湃的建设热潮。在大坝填筑区,平均载重40吨的自卸卡车精准卸载填筑料,压路机以“梅花式”阵型来回碾压……这是近期多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二季度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在稳住经济大盘、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受“五一”假期国内消费人气旺盛、人民币汇率走强等因素叠加影响,A股市场在5月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展望后市,多家一线私募表示,在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新的刺激政策有望逐步落地的背景下,A股市场中期有望延续震荡偏强的格局。从投资机会来看,在科技成长、消费等主线继续获得私募看好的同时,传统制造业、高股息品种也成为私募掘金的重点方向。
5月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涨超1%。算力、华为鸿蒙产业链等科技成长板块表现活跃,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多只百亿级别的ETF涨超3%。公募人士表示,经过此前充分的调整,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已经有所改善,市场或从防守转向适度进攻,科技行业尤其是人工智能(AI)产业链的中长期潜力或逐步显现。
上海证券报
•创新引擎激活中小企业发展动能 2024年北交所上市公司超八成盈利
2024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全年总营收达1808.45亿元,85%的企业实现盈利,研发投入超91亿元,专利总数达2.69万项;中小企业营收连续五年增长,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崛起。上市公司以高分红、强回购等方式回馈投资者,并通过多元化市值管理提振市场信心。在深化科技赋能与实体经济修复的共振下,北交所上市公司以研发突破、投资扩产和高效运营,展现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澎湃动能。目前,北交所全部265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4年年报。在整体业绩保持平稳的基调下,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显著。
A股收获5月开门红。5月6日,A股三大股指高开高走,沪指收复3300点关口,深成指重返万点大关。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16.11点,涨1.13%;深证成指报10082.34点,涨1.84%;创业板指报1986.41点,涨1.97%。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3362亿元,较4月30日放量1668亿元。全市场近5000股收涨,超140股涨停。昨日,A股泛科技主线显著回暖,消费电子、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热点题材表现强势。其中,华为生态链涨势突出,相关个股早盘便掀起涨停潮。截至收盘,东财发布的鸿蒙概念指数上涨3.21%,九联科技、天源迪科、狄耐克等收获20%幅度涨停。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工作结束,随着交易所对个别公司年报进行问询,一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底色、风险情形等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在监管探照灯的“全面体检”下,上市公司年报的真实性、含金量将进一步明朗。记者发现,目前已有7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7家公司全部来自“ST家族”(包括ST、*ST公司)。从问询内容来看,问询直击三大痛点:是否虚增营业收入、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是否符合“摘帽”条件。在回复问询函后,部分公司已经成功“摘帽”。
证券时报
2024年A股年报披露季收官,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温和复苏态势。记者统计发现,去年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约合6022亿元创新高,北方华创接替中芯国际成为A股半导体“盈利王”;另外,全行业库存“堰塞湖”得到有效化解,经营效率显著提升,人工智能开始显著助推数字芯片设计等环节上市公司业绩。
年报季落幕,一些风险警示公司通过聚焦主业、内控整改、破产重整、融资重组等方式改善基本面,多元路径化解退市或其他风险。记者了解到,预计32家上市公司将在5月底前撤销风险警示,实现风险化解与质量提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撤销风险警示是新征程的起点,后续更需将发展重心聚焦于夯实主业,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与投资者回报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5月6日,传闻许久的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将其形容为“手把手的服务”。这一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请前提供专门的指引。科企专线在这些企业筹备上市的早期阶段为它们解答关键问题,帮助它们更清楚地了解并满足相关上市规定,进一步协助它们更有效率地筹备上市。科企专线还实现了一个更大突破——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这也是应时、应势之举。
证券日报
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共有472只企业ABS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发行规模合计达4034.85亿元,发行数量及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4.86%和39.95%。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明显放量的同时,ABS资产类型也于近日扩围至数据资产领域。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2025年企业ABS发行规模显著增长,背后是多重因素协同发力的结果。政策维度,监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为企业ABS发行疏通制度堵点。市场需求层面,当前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财务结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需求愈发迫切,ABS凭借其独特的融资机制成为企业的优选。
在ETF加速突破4万亿元规模大关的背后,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速崛起,不仅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在A股市场定价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业内人士认为,在被动指数型基金资源配置逻辑引导下,资源会向科技创新等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领域集中,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效应。在各方合力下,当前我国指数投资生态已初步建立。随着指数化投资进一步发展,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推动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持续优化。
•宁德时代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 或成为近4年来港股最大规模IPO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迎来重要进展。5月6日,据香港交易所官网披露,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H股发行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根据公司招股书,此次募资将用于推进公司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有消息显示,宁德时代已于5月6日启动港股上市前PDIE(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预计在5月初至中旬便会启动建簿招股,目标交易规模约50亿美元。若此次宁德时代成功登陆港股,或成为近4年来香港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IPO,也是H股最大规模IPO。
不过就上述募资规模,宁德时代公司人士并未向记者作出回应。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