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伦敦5月3日电(记者赵阳)英国《经济学人》日前刊登题为《重振“美国制造”梦想面临多重挑战》的文章指出,美国政府低估了促进制造业回流的难度,劳动力短缺、工厂建设困难、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交织,其移民、关税等政策进一步掣肘制造业重振。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设置关税壁垒迫使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使其再度成为制造业强国。这一计划低估了企业在美国生产的难度,也忽视了美国关税等政策的反噬作用。
第一大挑战是劳动力成本过高、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不足。美国从事制造业的工人的平均工资是越南工人的近6倍,但这样的工资水平仍无法吸引足够多美国人投身制造业。美国普查局最新调查显示,20%的美国工厂表示,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这些工厂无法满负荷运转。同时,美国缺乏熟练技术工人,工业机器人数量低于韩国等国家,想靠使用机器人工厂来实现制造业回流可谓长路漫漫。
第二大挑战是工厂建设成本大增。受通胀等因素影响,过去四年美国工厂建设年化支出翻了一番。与此同时,美国现有工厂老化严重。全美约5万家制造业领域的工厂中有一半以上已建成30年以上。
第三大挑战是基础设施落后。美国大部分电网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达到或接近使用寿命,寻求接入电网的工厂或将面临数年拖延;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全国三分之一的桥梁需翻新或维修,这与东亚地区便捷的交通网络有较大差距。
然而,美国政府并未解决这些问题,其相关政策反而令美国制造业雪上加霜:打击移民、驱逐非法入境者加剧工厂和建筑工地劳动力短缺;高额的关税令原材料、零部件、机器等成本增加。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让许多企业对投资制造业采取观望态度。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