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国家原子能机构:“十五五”我国有望成全球唯一商运核电机组破百的国家

新华财经 2025-04-27 14:06

新华财经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安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27日说,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8台、在建待建44台,“十五五”时期,我国有望成为全球唯一商运核电机组破百的国家。

刘敬是当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于北京举办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据刘敬介绍,核能是典型的低碳能源,同时具有装机容量大,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频率和电压调节功能,在电力供应、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基础保障和关键支撑作用。

近年来,世界多国纷纷调整政策,加速或重启核能发展。在2023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和2024年首届核能峰会上,多国重申对核能发展坚定承诺。全球核能正加速复兴,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我国作为发展核能的坚定拥护者、践行者、倡导者,始终遵循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核能高质量发展。”刘敬在会上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动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质提效。今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年。国家原子能机构将进一步加大核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核安保条例》《乏燃料管理条例》《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保障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做强关键变量,加快推进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将加快推动核科技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在基础研究方面,围绕第四代核能系统、新质新域反应堆、核聚变等发展方向,在核数据、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燃料材料、等离子体稳态运行、聚变超导材料、次锕系核素嬗变等领域,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夯实基础研究关键底座。在重大工程方面,积极推进一体化快堆核能系统研发,推动大幅提升铀资源利用率、减少高放废物体积和放射性水平,有力支撑核能未来大规模发展。在技术赋能方面,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新兴技术赋能核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核能应用场景;同时,积极推动核能从“单一能源”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为超算中心等新兴耗能产业、偏远地区离网供电、探秘深空深海提供能源支撑。

三是夯实产业根基,持续强化核燃料循环产业韧性。在天然铀方面,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持续打造“四位一体”的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提升铀资源利用率和铀资源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在核燃料加工方面,积极推动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等环节产能建设,着力打造安全可靠、完整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先进核燃料闭式循环体系建设,稳步提升乏燃料离堆贮存、跨境运输和处理处置能力,协同相关部门推动乏燃料“公-海-铁”联运体系常态化运行,产业后端短板加快补齐。

四是瞄准新质新域,为核技术发展科技成果共享提供新舞台。当前,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直接经济产值已达2400亿元,涉及产业规模5400亿元,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15%到20%左右,逐渐成为核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期,正组织编制全口径核技术应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探索成立核技术应用产业推广平台,聚焦超五十个应用场景,研究制定成熟技术和产品目录,以点带面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做大做强。后续,还将再设立15家核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激发核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

五是筑牢安全防线,统筹推进核工业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在核安全方面,持续推进核安全技术创新发展,强化安全性更高的核能系统、燃料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研发,不断夯实核工业本质安全性和可靠性;推进老旧核设施退役治理,不断消除核安全隐患,确保我国核设施“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在核应急方面,不断完善我国三级核应急管理体制和多部门协调机制,持续打造专业齐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技术过硬、响应快速的国家级核应急力量体系,筑牢核工业安全发展最后一道屏障。在核安保方面,围绕“人防、技防、物防、联防”多维度健强核安保能力体系,定期开展“风暴”系列核安保演练,不断提升响应力量的综合指挥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及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我国核材料“一克不丢,一件不少”。

“我们将持续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发展理念,守牢安全底线,夯实核工业可持续发展根基。”刘敬说。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