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吴雨、任军)近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如何将政策举措转换为企业“摸得着”的红利?怎样帮企业打通“出海”堵点?23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针对相关安排作出解答。
“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跨境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要求。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行动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
“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具备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首先要着眼于服务企业,让企业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
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看来,优化业务流程是行动方案的一大亮点。优质客户可以免于逐笔审核单证,优化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全功能资金池跨境资金调拨,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一系列优化流程的措施,力求为“走出去”企业构建一个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金融服务环境。
梳理重点举措不难发现,行动方案支持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多个场景创新产品和服务。例如,支持银行不断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种类,开发汇率避险专项担保产品等。
行动方案还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参照国际惯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不高于并购交易价款80%,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
国家外汇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陈之为介绍,行动方案在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重点聚焦强化融资服务和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则重点聚焦提高跨境结算服务效率。“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导向将为上海营造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功能。
为帮助企业更好应对跨境业务相关风险,行动方案明确了加强保险保障的三个方面: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保险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提供高质量再保险服务。
在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介绍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截至3月末,已有22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再保险分公司等机构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业务起步平稳,登记规模已超1100亿元。
陆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政策工具箱,形成更加适配外向型经济的金融体系,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