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6日电(记者 朱妍)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近两年FOF规模缩水逾三成,个人投资者的持有份额不断下滑。尽管去年这类基金业绩回暖,但仍未能阻挡个人投资者的赎回行为。
不过,基金管理人和代销机构对于此类产品依然具有热情。业内人士认为,FOF被个人投资者赎回与其近些年业绩欠佳等因素有关。这类产品作为专业资产配置工具,在居民养老需求逐渐增长以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长期投资价值和风险管理优势始终存在。
个人投资者FOF持有份额缩水
近两年来,FOF规模持续缩水,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不断下滑。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4年末,FOF规模为1316.88亿元,相较于2022年末缩水逾三成。在所有品类的基金产品中,FOF规模排名倒数第二,仅占基金总额的0.4%。
同时,2024年个人投资者持有FOF的份额为1174.29亿份,占比为89.19%,较2023年减少268.72亿份。从近几年情况来看,FOF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在持续降低。
个人投资者撤离FOF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尽管FOF的平均收益率逐年提升,且2024年达到了3.9%,但近三年的业绩仍亏损了12.2%。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分析认为,近些年权益市场的持续震荡,令FOF基金整体业绩表现欠佳,打击了投资者的配置意愿。同时,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短期化,这与FOF适合长期持有的产品特性不一致。
“去年,偏好债市的基民认为买FOF不如直接买债基,还能省去双重手续费;2024年9月24日市场开启上涨后,对于有意投资股市的基民,FOF弹性不足,还不如指数基金。叠加FOF近些年绝对收益不佳,导致许多个人投资者流失。”有基金公司人士说。
除此之外,卜益力认为,FOF复杂的资产配置架构和运作机制,提高了普通投资者的认知门槛,也降低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基金行业FOF布局力度依旧
尽管FOF近些年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但基金公司和基金代销机构却依然注重FOF产品的布局。Choice数据显示,今年4月,又有6只FOF进入发行期,南方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基金公司纷纷下场。
部分基金代销机构同样重视资产配置。今年2月,作为入选招商银行TREE长盈计划的基金,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正式成立,并成为今年首只募集规模达60亿元的爆款基金。
据悉,招商银行TREE长盈计划是招商银行财富管理团队联合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打造的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入选产品为有持有期的FOF基金。招商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招商银行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服务的零售客户数增长了13.84%。
从产品策略看,随着投资者资产配置意识的提升,FOF也开始向多元配置发展。今年以来,多只多元配置型FOF上报,比如浦银安盛盈丰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安信珩昱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债券型发起式FOF、长城睿达多元稳健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等。
卜益力分析认为,基金公司持续加码FOF业务布局,主要是因为机构投资者配置需求的稳步提升、产品创新带来的多元化发展机遇,以及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协同推动。
“FOF基金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卜益力认为,从政策层面看,以养老FOF为代表的长期投资工具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从市场环境看,随着资本市场逐步企稳回升,FOF产品的配置价值也有望重新获得市场认可。更为重要的是,FOF基金作为专业的资产配置工具,其长期投资价值和风险管理优势始终存在。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居民养老需求的持续增长,FOF基金的市场认可度有望得到实质性提升。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