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3月31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在《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施行两周年之际,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明主持召开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全体会议,总结协调机制运行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境外上市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协调机制优化完善相关工作。
券商4月月度投资组合近期陆续出炉。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至少有14家券商公布了其4月“金股”组合,共有110只A股及港股标的投资价值获得看好。复盘此前券商推荐的3月“金股”,有半数在3月取得正收益,表现最强标的月内涨幅接近59%。对于即将到来的4月行情,当前业内机构整体上持相对谨慎态度,认为市场或延续震荡,但调整幅度可能有限,投资者布局可以关注政策支持催化领域、有景气支撑的部分行业板块以及相对稳健的高股息价值股,港股则继续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占优的“哑铃”策略。
继获准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之后,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四家试点保险机构均已落地黄金交易,包括竞价交易、询价交易、定价交易、大宗交易。业内人士表示,险资投资黄金有助于优化其资产配置结构,分散风险,增厚投资收益;同时,推动黄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提升黄金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多家试点保险机构表示,未来将秉持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发挥黄金在其资产配置中的独特作用,促进险资长期稳健增值。
上海证券报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未来一段时间信用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等5个方面提出23项政策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规模大、比例高、频次稳 沪深两市2024年年报分红金额已达9544亿元
随着沪深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持续披露,分红方案也同步出炉。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沪深两市已有748家上市公司宣告2024年报分红,金额合计9544.6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持续引导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有望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回报。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 “好房子”引领房企价值跃迁
在业内专家看来,“好房子”标准的全面推行将重塑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格局,加速经营主体的两极分化。这种分化的背后,既是技术革命与政策导向对行业门槛的抬升,也是房地产企业从“规模红利”转向“能力红利”的必然阵痛。在此过程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生态加速重构,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者方能赢得未来。
证券时报
据统计,2024年A股半导体领域(包括跨界案例)共有约47起并购重组事件(以首次披露日为准),其中有约28起收购首次发布于“并购六条”之后;2025年至今,与半导体产业相关的并购有近20起。若以“并购六条”为分水岭,这半年期间,半导体产业已有共约48起收购或重组,几乎每四天就产生一起,加速明显。与此同时,相关并购失败案例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其中不乏跨界并购案例。“当前国内资产被看好,并购氛围比以前要浓烈得多,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以前国内企业倾向于认可国际半导体资产,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基本是并购国际资产。现在国内买家虽然对国内资产的估值还有疑虑,但已经认为国内企业值得整体并购,这是国内并购可以展开的基本条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记者称。
近日,上市银行紧锣密鼓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其中“市值管理”成为银行高管的一大热门回应。
实际上,近期不少上市银行也陆续发布了各自的估值提升或市值管理计划——从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稳定现金分红、强化自身战略等角度出发,描绘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动方案。
近年来,受红利投资价值催化,银行股估值普遍从历史极低位置向上修复,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累计涨幅。不过,从市净率上看,银行股“破净”仍是常态。多位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银行板块的估值提振仍有赖于经济复苏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基本面改善。
•华为去年销售收入8621亿元 近十年研发费用超1.2万亿
3月31日下午,华为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华为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12490亿元。2023年,华为共实现营收7042亿元,净利润870亿元。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表示,2024年,华为全体员工努力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运作效率,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证券日报
据统计,截至3月底,146家A+H上市公司年报已披露,其中120家披露年报分红预案,金额合计7332.5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120家A+H上市公司2024年合计分红金额将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5.2%。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在监管部门引导和鼓励下,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积极分红,并一年多次分红,提振投资者信心,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AI成银行业年报“热词” 国有六大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超1254亿元
科技是银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2024年年报已披露完毕。年报显示,国有六大行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54.59亿元,较2023年共计1228.22亿元的金融科技投入增长2.15%。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8日,提交境外上市备案申请的境内企业数量超440家,已经获得备案通知书的企业有282家。
从目的地来看,企业赴境外上市的目的地主要集中于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其中港股案例更多。从仍在备案流程中的160家企业来看,有122家拟赴港上市,占比达76.2%。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邓浩然表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一方面可以借此接触到来自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增加企业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扩展全球业务;另一方面亦能通过港股通等机制维持与内地资本市场的联系,确保企业在两地市场获得资金支持。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