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2月19日电(记者王小璐、安娜、李唐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专家指出,《方案》的细节性指导将对未来十年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方案》提出加大对国内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资源找矿是我国保障产业链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虽然对相关金属价格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对锂镍供需均会带来正面支持。
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引导新型储能产业合理布局
该《方案》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八大方面给出具体指导。《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新型储能制造业占据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
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301.04GWh,同比增长55.87%;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323GWh,同比增长53.81%。国内企业储能锂电池出货在全球占比中提升至93.2%。
在李泓看来,储能技术不仅对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而且在信息、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而此次方案给出的很多细节性指导,对未来十年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超过40%,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潇潇表示,未来10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进入重点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新阶段。当前,全球风光发电量渗透率不足 15%,消纳问题尚未全面爆发,但在欧盟、中国等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一定挑战。参照欧盟当前发展形势,未来世界主要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从装机爆发式增长转向促进消纳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各省份新能源资源禀赋和电力需求差异显著,储能产业和应用市场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基于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指出,这要求细则的制定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出发,需要因地制宜,引导新型储能产业和项目的合理布局。推动储能发展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从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从“强制配储”到“按需配置”转变,加快提升新型储能项目利用率和多元化收益模式,提振投资者信心。
加大资源找矿力度 镍锂长周期供需获得正面支持
镍、锂等矿产资源作为储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其市场供需和行业发展必然受到储能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方案》提出,要加大对国内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提升海外矿产开发供给能力。
可以说,《方案》的提出,对电池、储能等相关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从股票市场来看,2月17日《方案》发布后,当天电池、储能板块就表现活跃,多支成分股触及涨停,18日两大板块仍延续涨势。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提到,《方案》全方位推动新型储能发展,锂电池行业将迎来关键的机遇。锂电池不仅占据了动力电池的主体地位,也成为新型储能电池的主要选择。随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将进入市场化阶段,主动配储需求将释放,这将继续提振储能电池的需求。
“我们现在的储能电芯还主要是磷酸铁锂,从长远看,有一些储能可能会考虑用到镍、钴这样的资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锂、钴、镍都不是我们占主导。”李泓指出,长周期下,发展体量如此巨大的产业需要考虑到资源的保障能力。
国信期货有色首席分析师顾冯达表示,资源找矿是我国保障产业链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在锂矿资源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突破不仅显著提升了我国锂资源的自给率,还降低了对南美、澳大利亚等传统锂资源进口地的依赖,增强了我国在全球锂资源市场的话语权。随着锂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多保障。
而镍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在不锈钢、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三元锂电池中不可或缺。方正中期有色贵金属与新能源团队负责人杨莉娜分析,《方案》预计影响更偏向于长期发展带来的变化,对镍供需方面均会带来正面发展支持,促进供需改善发展,短期对价格影响则较为有限,但有利于相关领域投资的进一步增强。
杨莉娜进一步指出,我国镍资源储量相对较少,提升矿产自给、出海资源开发,有利于构建镍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链,避免来源单一和集中带来的地缘风险。加强绿色发展与回收利用角度来看,我国现在镍应用中,原生镍应用仍是主流,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长空间巨大。这意味着,镍再生资源相关利用的比重在长期会得到提升。未来,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等将会继续发展。而从需求来看,方案鼓励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镍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其需求将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推广而增加。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