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华解读】证监会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新华财经 2025-01-13 21:03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刘玉龙)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深入推进巡视整改,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注重固本强基,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一系列基础制度完善,资本市场逐步实现投资与融资兼顾的重要转变,监管部门鼓励分红、回购、并购重组等有助于提升市场长期投资价值。同时,越来越多的宏观管理部门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纳入其政策框架,更多务实有效举措值得期待。

303702322557972481.jpg

——市场呈现出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更加注重以投资者为本

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证监会提出5方面成效。包括推动出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坚持依法从严监管;持续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

2024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12.67%、9.34%和13.23%,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表示,从市场表现看,在各方面努力下,2024年A股市场扭转了近年深度回调态势。但更为重要的是,从资本市场改革部署来看,2024年新“国九条”发布,“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正朝着引入长线资金以提高定价效率、加强投资者保护以提振参与者信心、鼓励并购重组等以发挥二级市场支持渐进式创新功能等方向推进。

会议提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机构人士指出,2024年发布的减持新规、市值管理规定,以及鼓励分红、回购注销等一系列制度完善和政策调整都体现了更加注重以投资者为本的鲜明导向。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逐步实现投资与融资兼顾的重要转变,为市场长期持续向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证监会强调,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2024年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快速推出2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基金机构互换便利首批操作顺利落地,第二批已正式启动,261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

在从严监管方面,2024年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全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2024年全年披露并购重组交易2131单,办结144家企业境外首发上市备案,公募REITs市值创历史新高等。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政策工具多 回旋余地大

对于当前形势,证监会表示,2025年资本市场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外部输入性风险加大与内部风险因素交织叠加,但我国经济底盘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政策工具多,回旋余地大,2025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各方合力稳市机制更加健全,资本市场自身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机构人士分析,今年初市场出现回调,一方面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提前反应;另一方面,前期涨幅较大板块出现技术性回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展望2025年,A股具有较强的配置价值,结构性机会也会多于2024年。从节奏和幅度上看,仍存在不确定性,阶段性回调难以避免;但从方向上看,2024年9月下旬后,市场政策底基本已经确立,向上的趋势是明确的。

证监会强调,要坚持全面理性客观辩证看待形势,既要正视风险挑战,做好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更要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稳住股市不仅是稳预期的关键,还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当前,越来越多的宏观管理部门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纳入其政策框架,更多务实有效举措值得期待。

其中,财政、货币政策备受关注。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他强调,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政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进行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梯次拿出政策“后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强调,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股东回报、新‘国九条’逐渐落实、监管部门积极引导预期,这有助于提升市场长期投资价值,也是我们看多市场信心的来源。”上海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说。

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表示,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周期规律,从2024年9月24日开始进入向上周期,其中,“并购六条”发布实施标志着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产业塑造功能更加完善,建议重点关注科创、消费、并购重组、出海、央国企市值管理等主题机会。

——坚决落实稳住股市的重要要求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关于2025年工作,本次会议要求,证监会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统筹把握好稳与进、总量与结构、整体与局部、监管与活力、开放与安全等五方面关系,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努力实现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与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具体看,包括五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住股市的重要要求,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测监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更好发挥2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二是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协同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充分研究借鉴境外市场有益实践,增强A股市场竞争力、吸引力。

三是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坚持惩、防、治并举,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补齐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短板,强化科技赋能。突出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既抓早、抓小、抓苗头,更打大、打恶、打重点,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切实维护市场“三公”。

四是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制定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抓好“创投十七条”“科创板八条”等落地实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加快REITs市场建设。完善农业强国、制造强国、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期货品种布局,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提升行业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

五是注重固本强基,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落实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进一步提升财务造假等线索发现能力。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尽快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加快制定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约束的总体监管方案,提升上市公司走访覆盖面,推动改善经营管理绩效。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

罗志恒表示,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不仅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还会演绎为2025年市场交易主线。从政策角度看,预计将会出台更具有操作性的指引,落地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优化对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等。

“我国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给了资本市场信心。”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说,未来,需要持续推进严格的退市、减持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同时要切实推动健全民事赔偿机制,让投资者更加便捷、直接地获得赔偿。

展望2025年,李求索表示,监管部门可能采取更多措施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包括引导社保基金和养老金增配权益类资产,优化外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同时推出更多指数基金和衍生品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稳定市场预期等。新型工具的运用也有助于支持股市表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将带来持续的增量资金,尤其在预期偏弱阶段有望起到“稳定器”作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将助力上市企业积极实施市值管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发展信心。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