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15日电(王菁)债市周一(15日)迎来利好集中释放,在上周五公布的金融数据弱于预期的背景下,今日早间基本面数据仍显示出经济修复压力较大,央行“出手”超预期降息,将当日的MLF和逆回购利率同时下调10个基点;这些因素对债市带来明显提振,期债主力创逾两年收盘新高,现券收益率全线下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更是回落至2.7%以下,短券表现更优。
业内观点称,央行选择MLF缩量降价续作做,意味着对资金异常宽裕的容忍度提高,资金利率低位的持续时间将进一步拉长,而下调MLF利率或为本月的LPR打开调降空间。短期内资金宽松+经济压力大的逻辑仍将主导债市,收益率易下难上。中长期来看,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的趋势仍然不变。本轮降息的利多能持续多长时间,还要观察后续宏观经济与社融信贷数据的走势。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涨,10年期主力合约T2209涨0.70%,创逾两年收盘新高;5年期主力合约涨0.52%,2年期主力合约涨0.19%,均创逾半年收盘新高。
银行间现券市场同步走强,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下行。截止北京时间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10收益率下行7bp报2.6575%,5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16收益率下行8.35bp报2.392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20210收益率下行7bp报2.903%。
信用债多数持稳,部分风险主体个券仍表现不佳。截至收盘,“20融创02”跌23.71%,“21融创01”跌20%,“21碧地01”跌20%,上述三只债券均触发盘中临停;“20碧地04”跌超14%,”16融创07“跌超11%,”20碧地02“跌超8%;”20合景04“跌超13%。
转债市场随沪深股市情绪走强,中证转债指数收涨0.48%,祥鑫转债涨12%,雷迪转债涨超9%,岩土转债跌近7%,城市转债、泰林转债均跌超4%。
【海外债市】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周一(15日)多数下行,整体振幅不大,当日最大的影响因素的早间公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日本二季度GDP增速2.2%,略低于预期,支撑中短期债券交投。
尾盘,10年期日债收益率报0.182%,下行0.2bp;3年期和5年期日债收益率分别回落0.2bp和0.9bp;超长债表现偏弱,20年期和30年期收益率分别小涨0.1bp和0.8bp,报0.782%和1.115%。
日本内阁府稍早公布2022年二季度GDP数据,二季度实际GDP季环比增速初值为0.5%,较上一季度反弹,一季度数值由-0.1%修正为0%;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为2.2%,低于市场预期的2.5%,一季度数值由-0.5%修正为0.1%。
业内观点称,日本央行持续实施超低利率政策,成为全球货币紧缩潮中的一个特例,但由于新冠疫情重新抬头、全球增长放缓、供应瓶颈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了家庭的生活成本,该国经济前景仍不确定。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5日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同时,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下降10个基点。
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0.1bp报1.043%,7天期上行1.2bp报1.425%,14天期下行3.4bp报1.315%,1个月期下行0.8bp报1.505%。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多数下跌。FR001报1.0875%,跌1.25个基点;FR007报1.41%,跌4个基点;FR014报1.50%,涨5个基点。
【基本面】
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服务业继续恢复。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8%。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3%、4.9%。
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27%。1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7月份环比增长0.16%。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6%,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1至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3604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698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44亿元,增长5.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有扩大。1至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7月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显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5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重要数据】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15日发布的7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51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9%。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32万亿元,占比66.2%;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0.84万亿元,占比23.9%。
7月份,新增8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7月末,共有1051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520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764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33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7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03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91亿元。
【机构观点】
中信固收:这次降息是比较超预期的操作,今天是缩量降息,央行一方面调降了OMO和MLF的利率,同时又是年内第一次缩量操作MLF;降低政策利率主要还是为了降低LPR报价,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刺激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缩量操作MLF也是为了引导资金成本向政策利率回归,避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东海期货:本次央行货币操作宽松幅度大超市场预期,尽管中美利差仍然小幅倒挂,债市杠杆持续走高也已经引起监管层注意,但稳增长和宽信用压力仍然紧迫,央行选择降息以带动实体融资成本下行,刺激融资需求。MLF降息后有望带动本月20号的LPR长端利率再次下调。短期内资金宽松+经济压力大的逻辑仍将主导债市,收益率易下难上。
国盛固收:央行在开启降息周期之后,由于一次降息难以解决当前融资疲弱问题,因而从客观需求和央行主观态度上来看,都需要多次降息。因而这是降息周期的开始而非结束,因此,建议对债市继续保持乐观。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形态,以及历次超预期宽松后债市走势,利率具有进一步下行空间。我们继续推荐杠杆策略和久期策略。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行至2.5%-2.6%的低位。
编辑:史可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