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财经分析】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发行半年 第三批首现主动管理型产品

新华财经 2022-05-17 16:14

新华财经北京5月17日电(刘润榕) 距离富国、南方等6家基金旗下的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获批已近半年,不断有“新成员”跻身其中。第二批由招商、华夏、中金、兴银、平安、淳厚6家基金公司发行,其中5只产品已提前结束募集,合计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其凭借较优的风险收益比在震荡市场中提供“安全感”。

5月16日,这类基金再次迎来扩容,包含广发、中欧、博时、易方达等在内的第三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正式获批。其中,首个主动管理型产品诞生,将通过更加灵活的配置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操作空间。

第一批存单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1.198% 第二批已披露募集规模近270亿元

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去年底试水后,今年火速上新,发行火爆,第二批由招商、华夏、中金、兴银、平安、淳厚6家基金公司发行。目前6只基金中已有5只结束募集,已披露的募集规模合计近270亿元。

具体来看,招商旗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募集规模100亿元,有效认购户数达3.3万户,末日申请的配售比例为52%。该产品仅开卖两天就破100亿募集上限,最终启动比例配售,于4月26日提前结束。

华夏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于5月11日结束募集,募集规模达到99.82亿元,接近满额募集,有效认购户数超过4.6万户。

中金和兴银旗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均在5月9日结束募集,募集规模分别为36.57亿元和33.25亿元,认购户数分别为8493户和1.85万户。

另外,平安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已于5月16日提前结束募集, 而淳厚同业存单基金仍在募集中,截止日期为5月18日。据估测,第二批6只同业存单基金合计发行规模有望超过300亿元。

相较而言,南方、富国、鹏华、中航、惠升、华富基金等第一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已认购近半年,合计募集规模约为152亿元,且均未达到100亿元的募集上限,仅南方同业存单基金的募集规模超过80亿元。

从第一批的收益情况来看,截至5月16日,6只存单指数基金成立以来均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1.198%。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是富国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34%。惠升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立来收益率为1.32%,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存单指数基金在今年却出现暂停或限制申购情况。例如,南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于5月9日起将单日购买上限由100万元下调至10万元;富国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于5月9日起对单个基金账户累计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申购、定投及转换转入业务申请进行限制。业内人士对此指出,由于存单指数基金均设置了100亿规模上限,为控制规模,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不同程度的“限购”公告。

震荡市场中获“避险资金”偏爱

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二批同存基金“炙手可热”的一大原因是股票市场近期遭遇调整。“A股市场表现不好,市场上的闲置资金无处可去,销售渠道也在有意引导部分资金流入低风险的产品之中。”

另一原因是产品自身收益相对可观,利率风险较低,呈现出较优的风险收益比。

截至5月16日,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报129.43,年内收益1.17%,相对同期中证货币基金(0.77%)实现40BP的超额收益。风险方面,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自基日以来(2014年12月31日),近52周波动率保持在0.1%-0.5%之间,大部分时间不超过0.3%。

图片来源:中证指数

“一是长期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近年来各类型的低风险产品收益率有所下降,而同业存单指数的收益率能在过去几年稳定跑赢货币基金,在低风险理财中是非常难得的增厚收益手段。二是该基金以跟随同业存单指数为主要投资目标,投资标的极度分散,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甚至规避管理风险和个券信用风险。”通联数据高级基金研究员沈秋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募集规模在全市场的新基金中排名靠前。数据显示,4月新基金发行规模环比下降31%至835亿元,其中招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募集规模排名第一。截至5月15日,5月成立的新基金中,华夏、中金、兴银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募集规模排名前三。

第三批渐行渐近 首现主动管理型产品

第二批产品热销之余,第三批产品渐行渐近。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目前,已经上报等待审批的同业存单基金就已超过100只。

5月16日,第三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正式获批,包括广发、中欧、博时和银华基金等在内的6家公司旗下基金产品跻身其中。与前两批同业存单基金均为指数被动式基金不同,此次博时基金的“博时月月乐同业存单30天持有期混合型”为主动管理型同业存单基金,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增强策略,争取超额收益。

对于此次获批产品,有业内人士认为,将很快展开募集工作,但基于银行年中揽储时间节点,或将不利于其发行;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应尽快启动发行,尽量赶在6月底之前完成建仓,基于此前同类产品的募集情况,发行将不受影响。

在长端收益率逐年下降背景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吸引力日益凸显。受市场定存产品市场供求趋紧,年内不少银行的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利率纷纷下调,平均下调10个基点。部分股份制银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已跌至3%以下。

此外,随着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过去保本保息、刚兑类的理财产品逐步被清退,投资者也在迫切地寻找低风险、低波动、同时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作为替代工具。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需警惕同业存单基金大量扩容导致的市场利率风险。中信证券认为,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工具原本服务于同业机构之间的资金调配,其利率理论上应该由同业市场进行定价,但如果大量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持有后,一方面机构为了维持规模可能被迫采取偏向短期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散户大量集中赎回,加大市场的共振效应与脆弱性,也会进一步加剧基金乃至同业存单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