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8日电(分析师郭桢) 9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央企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央企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央企加快新动能新优势塑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原油、天然气、电力、电讯等基础产品供应,发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一、“十四五”以来央企资产总额达到91万亿元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在资源、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十四五”以来,央企主动扛责任作标杆,充分发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增产增供成效显著。央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共享。发挥规模效应,注重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消费政策扎实推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为央企助力提振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央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打通从收入分配到消费支出的全链条通路,培育壮大内需增量市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据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十四五”以来,央企资产总额从68.8万亿元增至91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14.2万亿元增至18.3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6.5%。央企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至6.7%,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至81.7万元。2021至2024年,央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
“十四五”以来,央企有效保障煤电油气等基础产品供给和通信、航空等基础网络运营;同时,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承担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基础工程,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项目超过6000个。
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打造大国重器
央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央企科技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超1万亿元。2024年,央企研发经费达1.1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达8.8%。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十四五”以来,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
“十四五”以来,央企累计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1/6。央企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2个,承担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60%的标志性产品研发。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累计布局策源地97个。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479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从科技人才看,央企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的1/5,央企还拥有两院院士219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激励赋能”,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等激励。
2024年,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近3年,央企品牌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央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成为“中国制造”名片,建成了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在2024年开展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央企共获奖109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的一半以上,填补了一批产业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三、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
央企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发挥企业价值为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在市场主体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央企扛起社会责任,围绕服务民生、推动社会发展核心任务,将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多个领域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实际行动践行 “国之大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以来,央企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在基础产品供应方面,央企承担了约80%的原油、70%的天然气、60%的电力供应;在产业协同带动方面,近年来央企年均采购量超15万亿元,直接拉动产业链上约200万户大中小企业、间接辐射近700万户企业。
央企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安排,扎实做好煤电油气和通信、航空等基础产品的稳定供应,有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在国务院国资委发起的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中,央企与51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涉及合同金额1300多亿元,为相关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央企承担了我国256个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占全国脱贫县的31%,“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200多亿元,购买和帮销脱贫地区农产品600多亿元,帮助培训各类人才382万人次,切实推动了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村居建设和农民致富。
央企全力参与地震、台风、洪涝等重大灾害抢险救援,“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抢险人员超过两百万人次,车辆装备近百万台次。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央企紧急调度救援力量40多万人次,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开展电力、通信、交通等抢修恢复工作。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