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2日电(分析师郭桢)8月20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送电。工程投运后,将助力宁夏形成外送规模达2000万千瓦的“三直”输电通道,填补湖南电力缺口,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对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发挥宁夏优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建设速度快 新能源技术国际领先
“宁电入湘”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标志性工程,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起于宁夏中卫,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衡阳,途中新建宁夏中宁、湖南衡阳两座换流站,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达281亿元,线路全长1616公里。
“宁电入湘”工程仅用3个月即完成规划选址、项目核准,以及衡阳换流站征地拆迁等工作,调试运行一次通过,创造了在湘同类项目建设的“湖南速度”。工程不仅建设速度快,技术含量也很高。工程核心装备自主研制,电压等级、输电容量均居国际先进行列。
宁夏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是“沙戈荒”新能源开发的主战场。“宁电入湘”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这是继银东直流、灵绍直流之后,宁夏电力外送的第三条特高压通道,电力外送总规模已达2000万千瓦。
“宁电入湘”工程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这是主要用来输送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风电和光伏电的特高压线路,“电力高速路”把西北和湖南紧紧相连,一端在宁夏中卫,另一端连接湖南衡阳。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可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宁电入湘”工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落实国家“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战略要求,所有设备实现了稳定可靠运行。作为典型的“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与“西电东送”特高压线路发生交叉达11次,规模之大在国内尚属首次,形成了一系列特高压交叉互跨技术。考虑到外送电力中新能源占比高、新能源波动性大等特点,“宁电入湘”工程通过配套储能等方式,让新能源电力外送更稳定。储能将富余的新能源电量存起来,弥补新能源“白天富余、晚上缺电”的缺点,光伏电站的分布式调相机也能起到稳定电压和频率的作用。
二、推动宁湘两地绿色发展
宁夏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实施绿电园区项目,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零碳园区建设。宁夏通过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助力能源绿色发展。2024年新开工新能源重点项目104个,总规模2426万千瓦。2025年新开工11个,总规模2185万千瓦。青石峁、定北气田开发提速,已形成天然气产能9亿立方米,2024年生产量增长160%。煤炭开发扩量增值:续建和新开工多个煤矿项目,新增先进产能650万吨/年,煤炭产能达到1.47亿吨/年,产量突破1亿吨,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成功进入全国产煤亿吨级省区行列。截至今年5月,新能源装机达到4456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从2020年的44%提升到57%。
宁夏在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新能源基地是全国最大沙戈荒能源基地。沙漠中铺设有440余万块光伏板,总装机容量高达16000兆瓦,其中包含8000兆瓦光伏、4000兆瓦风电以及4座百万千瓦级煤电机组。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建设,共计铺设8.6万亩的草方格,草方格铺设后既能挡风固沙,腐化后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后续播撒的草籽、栽种灌木提供保障。通过综合治理,基地Ⅰ期项目植被覆盖率从以前的不足0.5%增加至20%,局部可达50%。
“宁电入湘”工程给清洁能源开辟出“绿色通道”,工程投运后宁夏形成外送规模达2000万千瓦的输电大通道,大幅提升新能源跨区消纳能力。经初步测算,工程在宁夏拉动投资将超过700亿元,有效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
“宁电入湘”工程在湘宁两地架起了一条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合作共赢之路。湖南电力面临能源禀赋不足、电力需求旺盛、保供压力大的局面。湖南直面电力刚性缺口,积极向“外”发力,深入开展减煤降碳攻坚行动,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引导煤电、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实施技术改造、产能整合和能源转换。面对“缺煤、无油、少气”的资源状况,湖南坚持“先破后立”,深度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引进外电,能源领域降碳动作频频。目前,湖南共建成跨省跨区特高压通道4条,两回落点特高压直流分别为“宁电入湘”工程和2017年投运的祁韶直流,分别从宁夏中卫和甘肃酒泉送入湖南;两回特高压交流为荆潇线与潇江线,分别与湖北、江西电网联络。除特高压通道外,湖南电网还通过葛岗线等3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联络,并具备南网鲤鱼江、大龙电厂灵活转供湖南的条件。
四座能源“立交桥”使湖南接受外电能力跃升至2000万千瓦,成为湖南用电的重要支撑,助力全省电力供应实现从“硬缺口”到“紧平衡”的历史性转变。湖南还在进一步推动疆电入湘第三条直流、湘粤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等。未来,湖南具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受外电条件,可在大半个中国调度电力入湘,电力供应末端的基本省情有望彻底改变。
随着“宁电入湘”工程的全面投产送电,塞上“风”“光”点亮三湘,湖南清洁能源占比实现大幅度提升。新增800万千瓦绿色电力供应能力,加快湖南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湖南电网总装机8602.4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3894.3万千瓦,水电装机1797.8万千瓦,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成为湖南电力供应主来源。湖南以“宁电入湘”工程全面投产为契机,加快推进湘宁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开发建设,推动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着力打造湘宁两地合作新样板、湖南能源安全新支撑、湖南能源革命新示范。
湖南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出现较大改观。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8.6%,位居全国前列,优良天数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1.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0天,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位居全国前列。
编辑:张威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