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4日电(分析师郭桢)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结构优化,其中工业品物流增势平稳,民生消费物流加速恢复。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消费需求增长成为拉动物流指数持续扩张主要动力。
一、物流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处在扩张区间。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3%,5月当月增长5.0%。分地区来看,三大地区业务总量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51%和52.8%。
分行业看,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业务总量指数均在景气区间。受网络购物和季节性生鲜冷链商品需求带动,邮政快递业和航空运输业业务总量指数分别为69.3%和52%,扩张态势明显。部分地区调研企业反映,应季果蔬、冷链花卉航空物流业务总量保持回升,新订单业务量也保持回升态势。
今年前5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6月份物流基础投资增长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从后期市场来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4个月在55%以上高景气区间。6月份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领域和邮政快递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到55.3%、58.7%、52.6%和57.4%。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胡焓表示,三大地区业务总量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但有所分化,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高于全国水平,东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但环比明显回升。
二、物流活跃度增强折射出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物流业景气指数持续扩张主要动力是消费需求带动物流增长。我国消费市场逐步复苏,零售业新店、新品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零售场景逐步增多,在“以旧换新”扩围和零售业创新提升等利好政策推动下,消费市场回暖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展现强劲活力和韧性。即使存在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提升、市场多元,增长势头良好;国内消费稳健增长,今年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为了让居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政府加大投入,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出“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等多方面提高民生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基本同步,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不断筑牢消费底气。
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国内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活力逐步增强。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1至5月份,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5314.5亿元,同比增长2.8%,轻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态势。1至5月份,轻工11类商品零售额3513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至4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在家电领域,1至5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0.2%,自上年9月份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家电产品零售向好还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1至5月份,家用电器行业增加值增长6.9%,洗衣机、饮水机、空调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3%、7.9%、5.9%。1至5月份,家用电器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增长6.0%。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增长存在巨大空间,包括医疗、教育、文旅等。未来我国消费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可待发掘,但供给不平衡依然明显,特别是服务消费占GDP的比重仍需提升。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成长型、享受型的消费将持续增长。胡焓建议,以后要结合新形势、新业态和季节性特点,做好物流需求引导,将新订单业务持续转化为实际业务量增长。增强物流“走出去”预判分析,多措并举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持续优化市场秩序。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去新华财经APP看全文